Friday, December 27, 2013

ERM你今日做好未? (作者: 何慧敏)

繼2007年金融風暴的洗禮後,市場上再度興起風險管理這話題。風險管理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從公司現在面對的問題,到潛在的危機,也一一囊括。姑勿論是真正擔心有類似雷曼事件再次爆發,還是純粹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在Banking Capital Rule的指引下,迎合「巴塞爾」(BASEL)的要求,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已遵守並着力做好基本的風險管理。

金融風暴的反思,令人不禁聯想,究竟風險管理對非金融機構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價值?經濟體系是一環扣一環,一企業同另一企業之間的風險存在着微妙的相互關係(correlation)。所以假如有一天,經濟再一次出現衰退,肯定不只是金融機構才受影響,其他企業也不可能置身事外。這樣說來,企業若想正視潛在的風險問題,得以向公司股東及債權人作出交代,它們可以怎樣辦?

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的誕生

早在多年前,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已闡述了企業風險管理(ERM)的概念。簡單來說,ERM是對企業為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如:危險指標、金融財務、營運和策略等等, 整合成一個單一而又全面的框架,進行識別、衡量、分析、評價,並適度採取即時及有效的方法進行防範和控制,運用最合乎經濟原則的策略手段來綜合處理風險,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其次,ERM亦強調了風險的量度方式,模擬案例,設計評估工具等。

鑑於全球已邁向一體化,特別是對那些以國際貿易為主導的企業,有健全的ERM系統及制度,宏觀地去了解公司整體面對的危機,有效地實行防禦措施,必然可得到甚大的裨益。舉例來說,有一家企業公司在國內設有廠房,從事提煉原油的生意,剛巧遇上突發的地震,影響實在可大可小。不只生產線受極大的阻礙,廠房和機器方面也蒙損失,亦會危及工人的性命,企業最後還可能面對倒閉的危機。所以如果當初能預計公司面臨地震的影響,準備好商務持續性的防險措施,如:有足夠的資金撥備,合適的員工及廠房保險,災難性的後備平台等等,損失必然可以減至最低。

縱使具備上述的優點,現時ERM的推行尚未能普及。原因如下:

一, ERM項目計劃推出初期客戶不多,以致售價較貴,動輒幾十萬,令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二,時至今日,ERM的概念總令人覺得較新穎和複雜。近年一些大型國際企業較喜歡在市場找來風險管理的專才,利用到一些模擬方法(simulation method)去建立管理的工具。往往這些方法較學術性,方法也層出不窮。很多管理層也無法透徹理解並支持這門學問。

三,有些公司會在巿場直接購買ERM的軟件程式。但這些配件較昂貴,擔心未能達到經濟效益。

四,對一般中小企管理層來說,他們自信自己能利用在行業上的經驗和知識,幫助公司處理突發的危機,又何須要再添加ERM呢?相反,員工的工作量也可能因此而增加。

五,現在市場上並沒有切實推行ERM的方案和規範,企業在應用、實行和分工時,有如摸着石頭過河,邊用邊學,很難掌握全面。這樣ERM在這多年來的發展,都是停滯不前的。

筆者總希望,在不久將來,市場上會出現更多落實執行的方案,去引導企業如何因應其需要,定立自己合用的ERM。

再者,政府或工貿署也可考慮資助一些沒有專責風險監控部門的中小企,參與有關ERM的課程及購置ERM工具軟件等。然而,ERM 的主旨都是在於配合公司企業的發展路向為大前提,畢竟公司要用多少資源去投放這項目,往往都可取決於管理層對風險控制持有的態度及胃納(Risk Appetite)。

一家公司若想持續發展,鞏固幾十年甚至過百年的基業,這完善及具前瞻性的風險管理,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方案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