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陳俊豪於《主場新聞》和個人網誌發表題為《財匯局及核數師改革》的文章,說出對核數師監管制度改革的意見。自從新制度於本年10月開始咨詢以來,在媒體公開發表意見的會計師來來去去只有幾位,見到有年青會計師肯出來發聲,即使意見相左也絕對是好事,皆因反映大家都關心行業的發展。
陳兄在文中提到,目前會計師的監管極需深度改革,亦不認同新制會導致「會計師一定比香港死得快」。雖然文章未有言明原委,但閱後得到的感覺是,現在的核數工作「求其兼俹簁」,核數員只懂「放飛機」,合夥人只會「隨便看看報告,翻翻文件」,即使會計師公會不時派員巡查,但結果都是沒有意見。不單如此,近年多家上市公司出現賬目問題,但從未見過核數師須要負責。相信就是這些原因,陳兄認為須要改革吧?
利益衝突是原罪
先不論文章所言是否以偏概全,在討論前或許先說說故事。瓜瓜修畢會計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會計師行當核數員。當時已經覺得核數是一個極為奇怪的行業。不是嗎?核數師既要查核公司賬目,但同時向公司收取核數費,這樣沒有利益衝突嗎?問了當時一位師兄,他的答覆是「呢行係咁運作㗎啦」。及後發現不單香港如此,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如是。
理論上,核數師向公司股東負責。可是,由尋找核數師以至釐定核數費用,卻是公司管理層一手包辦。雖然正式聘用還需要經過股東大會批准,但實際上只是形式而已。以上市公司為例,有沒有聽過聘請核數師的動議會被股東會否決?即使有,相信也是極少數。以「誰付鈔誰就是老闆」的角度去看,核數師的老闆其實是公司管理層。
在這樣的環境下,核數本身就有着利益衝突的原罪。為了減低影響,核數師須要遵守不少守則,例如核數師的收益不能過份依賴單一客戶,提供核數服務不能同時提供會計和公司秘書服務等。然而,核數也是一盤生意,做生意當然旨在賺錢,但限制卻這麼多,經營之難可想而知。
此外,近年審計準則愈來愈嚴,會計準則又更改頻繁,加上核數市場競爭激烈,按實際工作時數向客戶收取核數費?他們隨時跟你說再見。收入無法增加但time cost不斷上升,不想違背專業操守的核數師,就惟有變身成為義氣仔女「抵諗啲食鐘」,無償地加班去把工作完成。不甘受此苦難或受夠了的,就大放其飛機甚至穿梭機,因此出現陳兄所講的情況。
改革「換湯不換藥」
瓜瓜絕對讚同改革,不過應是抓住源頭,由核數師委任和聘用做起,而不是只着眼於監管。目前行業生態已經艱難,收緊監管的後果相信不難想像吧?再講,目前改革的理由是公會的監管角色不夠獨立,予人「自己人維威惠」之感。既然如此,最簡單又合符邏輯的做法自然是改善公會的獨立性。例如批評公會財政依賴會員收入,那就另找資源好了;擔心公會不能客觀判案,那就引入由獨立人士組成的委員會,由他們做裁決。
可是,新制度基本上只是削去公會一切監管權。雖然公會仍負責三項監管工作,包括核數師註冊、制訂審計準則和持續進修,但由日後新成立的監管機構監督(風聞財匯局有意染指)。說到底,所有監管權都是由新監管機構一手抓,那與目前由公會負責有多大分別?這個「換湯不換藥」的改革,就是瓜瓜以及許多會計師認為不妥的原因。
陳兄在文章末段問了兩個問題:一、肉隨砧板上的是核數師還是無辜的關係者?答:當然是核數師。現在受苦的,正是那些努力守護着專業操守和公眾利益,天天無止境地食鐘的核數師和從業員。新監管制度不單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且隨時害苦了他們。可是,改革挾着公眾利益之名不得不從,公會想大聲一點反駁也怕被公眾唾駡,誰在砧板上明顯不過吧?
二、已離開了審計行業的會計師們,為什麼還要保護審計行業的利益?答:若說希望改善行業生態,不想同業天天食鐘也叫「保護行業利益」的話,瓜瓜與不少同道無疑正努力在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