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業是一行甚為熱衷進修的行業,無論上上下下,十居其九都會參與形形式式的進修。進修為了什麼?在此行打滾十數個年頭,聽過的答案不外乎是工作需要,為了前途,或者像筆者一樣,為了「錢途」吧!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在古時,讀書考取功名,著實又真的是改善生活的途徑。但套用在現今知識型經濟的香港,卻似乎顯得格格不入,因為考到會計師牌,對很多同行來說,並不是一戰功成,而是另一個戰場的開始。
為何這樣說?因為筆者見到很多同行,縱使已持有會計師牌,而且每年已進修一定的CPD(當然或多或少是為了飼養牌照而被迫上繳),但是他們仍會為自己安排一大堆進修課程,希望為自己增值。
進修不等如自信提升
筆者當然明白,進修為了增值很平常,亦是上進心的一種表現,但可惜的是,現在同行拼命地進修,卻似乎只是鼓吹學歷泡沫,肥了學院的生意,害了自己的荷包,更重要是,扭曲了進修的原意,衍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怪現象。
筆者看到不少資歷不淺的同行,好像沒有進修,就覺得會被社會的步伐比下去似的。筆者不知道其他行業是否有同樣的情況,進修過、磨練過,層次及資歷亦高了,自信理應是有所提升吧!但剛剛相反,有些人愈進修,卻顯得愈自卑,愈自卑就愈需要更多證書去慰藉心靈,形成惡性循環。
前些日子,筆者部門請人,接見了一批應徵助理會計師的求職者,當中不少人的學歷之高,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但當筆者問他們進修目的是為了什麼時,卻沒有多少個能令筆者刮目相看的答案,而且表現得戰戰兢兢,絕不是獨當一面的會計師應有的風範;這種表現,持無數證書又有何用?僱主不會僱用高分低能,而只會僱用合適的人。
近日四環招股,網上討論區就鬧出一個笑話,「四環主要是生產四環素」,心腦血管生瘡的話應該是CANCER了,服用四環素去醫和等死是沒有分別的,但就沒有多少個網友覺得有問題,反而更在別的討論區宣揚四環素的利害!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會計師所要求的其中一個範疇是獨立思考能力,但行內就是有不少羊群,人云亦云去追逐別人走過的路。前些日子,一位地位頗高的前輩向筆者宣揚中國會計師牌(中國牌)的重要性,認為考中國牌是保就業,以及向上爬的不二法門。前輩以身作則,靠一紙中國牌名成利就,坦誠分享當中經歷,實在令筆者尊敬。但坦白說,要重新學習另一種文字,去應付一個合格率其低的考試,絕對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去挑戰,筆者自問就沒有此能耐。
都年過三十了,現在才去「執人口水尾」,奢望與早着先機的前輩爭長短(或者前輩想僱用筆者?),倒不如去學俄文與俄國企業打交道吧……,就正如你不會現在去挑戰在地產界如日方中的李嘉誠先生一樣,這是Business Strategy,大家都學過的簡單知識。當然,考中國牌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但身為會計師,應該不止思考「好與不好」,還要思考「合不合適」。
學歷與能力須成正比
沒有充分考慮目的,抱羊群心理的態度去進修,結果就洐生一個可悲的現象,「收起部分學歷去求職」。當然,人及經濟總有起有跌,能「馬死落地行」絕對是令人敬重的大丈夫﹗但有些同行,既然會計師牌都變成負累了,那為何仍花錢去進修如HKICS及MBA等非必要的學歷呢?
更重要的是,自己都沒有「晒冷」所有證書的勇氣!請捫心自問,既然能力學歷那麼高,為何無論經濟好壞,都只在職場的中下層浮浮沉沉呢?錢花了也算,有沒有想過進修的成本也包括一些可一不可再的時光?
終身學習並非盲目進修
有讀者在YAA的網誌留言說出他的教授的一番說話,「學歷膨脹開始,只有終身學習,增強自身價值」。容筆者有自己的詮釋,無論學歷有否膨脹,終身學習是必要的,因這樣才會進步,但終身學習並不等如盲目進修,且自身價值亦不是倚靠別人開辦的考試或課程才能增強。最重要是,當你腰纏萬「CERT」之時,是否真的有助於增強自身的價值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