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1, 2010

進修盲點 (作者: WY JIMMY)




最近探望我的舊上司,他是一間中小企的老闆,他對我歎氣說近年聘請的會計主管,學歷一籮籮,平時說話就理論多多,但找他提建議就內容空洞,工作就一無是處,他也質疑過往的想法:學歷一大堆是否一定代表有用?



上星期KS君在我們專欄提及,某些會計界朋友不斷盲目進修到底為了什麼?之前我在blog都寫過行內學歷通脹嚴重,不過質素就欠奉。



在考完會計師牌後,大家已不斷「謀求」持續進修,一來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嚴格要求會員(CPA)每年提交持續進修時數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原意是不錯,可惜公會本身安排的課程頗為昂貴,其他坊間的CPD公會又未必承認,最好的方法莫過如「考多個牌」、「讀碩士」,甚至「讀博士」,本質已跟本身工作完全脫離。



多一個牌多一倍優勢?



最先由九十年代,大家看準內地「龐大市場」,一窩蜂去考中國註冊會計師(CICPA),結果有九成多同業都落得「無疾而終」。之前在個人blog曾與各位同業討論,現在考CICPA並不是時機,一來其考試文化並不適合香港人,最重要的是,內地企業聘請內地會計師是因為大家抱擁相同文化,比較容易溝通,如他們要考慮聘請具「國際視野」的香港會計師,亦未必需要具備CICPA牌。



當然,若在內地發展,一定要對內地稅務及法規有基本認識及經驗,但實在毋須一個香港人考CICPA牌,做內地註冊會計師,因為在內地萬多元月薪已請到一個了!最重要是,這個牌對香港人的考試文化是難度高的,吃力不討好。我們會計師應懂「成本效益」,考CICPA的成本效益有多少,大家心中有數吧!



最奇怪還是考CFA(財務分析師),除非你打算轉行脫離會計界吧?(的確最近有業界朋友表示我們界別難撈,也有這種想法不足為奇),不過,近年CFA也一樣要求認可實務經驗,這幾年已少了很多同業考這個試了。



早期的MBA(工商管理碩士),的確具備質素,因為學生未必是本科學位,但極可能是白手興家的企業家出身,大家真正在交流商場上的策略實戰心得,在互相磨礪下的確裨益不少。



工商管理碩士等於專家?



但隨着「學位泛濫」,MBA課程已被降格,真正要想拓展企業家人際脈胳,已經要讀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甚至DBA(工商管理博士),但最近有朋友正修讀DBA,他說坊間很多課程良莠不齊,DBA授課內容跟他在本地大學讀MBA時更差,所謂論文(Thesis)嚴格程度更連我們在大學時的更不如,顯示商務「碩士」、「博士」學位商品化情況嚴重。



上年理大各碩士學位收爆人,很多「有志」進修人士都望門興歎,顯示大家心態已歪曲,「不是碩士博士沒飯吃」。但大家讀了這麼多書,難度不理解為何今日會計師為什麼不能糊口?我們是否真正能將會計專業知識,去幫到客戶及老闆解決問題?這是否一個碩士或博士可以做到?如真相是這樣,我相信很多學者都會變成大商家了,但我們香港最富有的人,學歷又是怎樣?頭腦才是我們錢途的泉源啊!



我們會計界工時出名超長,現在人工加幅追不上經濟通脹,在微薄剩餘收入下,拿十萬八萬,花兩年甚至更多的公餘時間進修,不能說是一個小小的決定,所以並不能輕率。



大家不妨仔細想一想,在大學時的邏輯思維訓練,是否已不足應付日常工作?大部分會計從業都是在中小企工作,是否需要用得着複雜非常的商業理論去應付?還是我們將事情想得太複雜?



老闆們也要想一想,你想請一個人回來有效地工作,還是回來數一數他有多少張沙紙拿去跟同行炫耀便有生意?我想,實務的工作經驗才是為公司增值的最佳資本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