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9, 2010

無風不起浪 男兒當自強 (作者: 鄭中正)




小弟是年青會計師協會創會成員之一,近年眼見在馬會長領導之下,愈搞愈大,其中一項最成功之處,就是在《信報》這個專欄,不但可以為年青會計師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的意見想法得以發表,更可以令社會上對財經市場有興趣的讀者,知道會計行業一些行內秘聞及內情實況。會計師公會這麼多年無法做到的事情,年青會計師協會做到了,我亦希望能夠參與一下,分享一些觀察。



政府直接監管惹疑慮



會計師這專業在未來數年,行業生態將會發生重大變化。隨便舉一個例子,未來上市公司核數師之監管,可以預期,有機會全面由政府接管。這是由於近期例如雅佳、洪良等涉及核數師的上市公司違規事件,民間對所謂「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戒心,愈來愈大,而要求政府直接介入監管核數師的聲音也愈來愈響亮。



是否自己人查自己人及由政府監管就可天下太平,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楚,尤其是公眾對專業監管這範疇並不完全熟悉。



作為一間亦有負責上市公司核數的會計師行,誰來監管,對我們來說,沒有影響,工作依然照做。但我接觸到的其他會計同行,聽他們所反映,其實不無憂慮,因為很多疑問,尚未清楚。假如上市公司核數師由政府監管,而私人公司核數師繼續由公會負責監管的話,就變成「一師兩管」,然而,這模式是否可行?



一師兩管並非萬全之策



香港曾經出現過類似「一師兩管」的是證券行業,當時港交所的會員,由港交所作前線監管;而非會員的證券經紀則由證監會,即政府親自監管。到最後,港交所的經紀監管功能,都併入證監會之內。所謂「一師兩管」,最後並非萬全之策。



如果全部核數師由政府監管,其必然之結果,是該監管機構一定先看緊高危個案,即上市公司;其他沒有危及公眾利益的,例如私人公司,一定是放在最低層次。



久而久之,衡工量值的考慮之下,為了減少政府支出,可能會出現某類私人公司獲得豁免核數。英國正是這樣,每年營業額650萬英鎊以下、資產負債表約300萬英鎊以下的,都能獲得豁免核數的資格。若果借鏡此一標準,一年營業額在1億港元以下的私人公司應能獲得核數豁免,相信會佔全港公司數目約九成。



而有研究指出,自從英國在2004年大幅提升豁免核數之門檻後,有超過20%會計師行倒閉,達到1500間,核數費用流失達3.6億英鎊(Audit of Private Companies: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the UK. Cornelie Crous)。受影響的,不單只是老闆,更加包括大量年青的會計師員工。



這只是一個隨手拈來的例子,影響的是核數師,為數只約四千多人,其他牽連甚廣、連帶在上市公司工作的會計師受影響的行業生態轉變預料同樣預料亦會存在,另文再作分析。總括而言,會計師公會在未來數年,肩負代表會員在符合公眾利益之大前提下,據理力爭之任務。



行業生態轉變備受關注



不過,會計師行業近期兩極化現象非常明顯。以年代劃分,有一大批畢業數年、正在或剛剛考取會計師牌照的年青人,以及一群經歷過風風雨雨,現在生活可人的行業前輩;若以行頭劃分,又有為數不少,艱苦經營的執業會計師,以及另一邊廂,員工過千的四間超級會計師大行。無論在行業,又或者是公會,經常出現少數人控制大多數人命運的情況。



以往天下太平,我們還可以只顧埋首工作,當作相安無事,但未來數年,行業生態風起雲湧,大部分會計師的生存空間,包括年青員工及中小企老闆,都要積極參與爭取。



我希望可以跟各位年青會計師一起,透過不同途徑,為大家盡一點綿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