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5, 2008

後海嘯時代的反思 (作者: 陳婉真)

  經過數月來的金融震盪,相信大家和筆者一樣感到驚恐、憤怒、悲痛和無奈。筆者雖然並不是一個投機者,但和很多人一樣為了保障退休後的生活和令財富增值而持有基金、債券和外幣等投資產品,在金融海嘯中自然逃避不及。隨着陣痛過後,筆者除了盤算金錢損失外,亦靜靜反思在這場海嘯中的得着。

  筆者不是說風涼話,因為本身亦是受害者。在過去經濟膨脹的一段長時間,人才短缺,很多人在二、三年間已經跳槽數次,薪酬和職位均大躍進。當然很多大企業不再着重培訓員工而傾向高薪挖角,亦助長人力市場的異常蓬勃。可惜,近年來筆者卻深深感受到很多人對工作愈來愈不專業及認真,這不單影響個人工作表現,更甚是拖累公司或行業的形象及效率。

  猶記得初入核數師樓工作時,公司提供很全面的培訓課程,所以當我們被委派去為客戶作核數時,已能掌握一般工作程序。那時,上司對我們工作要求非常嚴謹,絕不容許我們經常犯錯,潛移默化下,筆者至今對會計工作都抱着認真謹慎的態度,亦很小心維護專業形象。

企業不再着重培訓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企業為求短期見效,寧願高薪吸引人才而減少培訓投資。部分新一代對工作缺乏熱誠,挑選工作只着眼薪金和職銜;他們怕「蝕底」,對自己要求不高,但對自己犯錯卻有絕高的容忍力。你若發現他們犯錯而欲稍加提點,便要看其不耐煩的面色;若你嚴厲指正,第二天就可能收到對方的辭職信。曾有部門主管告訴我,某位員工可以把一份簡單的財務分析連續犯錯八次,你說多耗時間和影響效率呢!筆者曾想和一名中層主管討論一件他處理失當的事,你猜他的反應是怎樣?他輕描淡寫地跟筆者說:「請不要再提這件事了。」  這個情形不單止發生在會計界。筆者認識很多不同行業的朋友,大家訴苦時,發現對工作不專業或不投入已成為一個社會或世界的普遍現象。社會的價值觀不同了。大部分人都比較急進,希望數年間可以「上位」、「賺大錢」。他們不耐煩從低做起,更不會深究做事的正確程序,因此「走捷徑」便成為理所當然。近年的人才荒更令這個問題漸趨惡化。筆者見過對行業情況不甚了解的財務分析員、對數字冷感的會計師、依書直說的銀行職員和十問九不知的保險顧問。所以筆者對近期很多關於銀行職員不專業或涉嫌誤導的負面報道並不感到驚訝。

全力應付市況逆轉

  過去十多年的經濟急劇增長,造就了很多世界級的大企業。企業間的競爭促成很多公司追求更高增長、更高回報,當然附帶更高風險。企業的價值觀改變了,它們希望賺錢,賺更多、更多的錢,為了達到更高回報,企業管理層漠視風險管理,漠視內控監管。雷曼、AIG、花旗銀行以至中信泰富都是好例子,它們本身在行業裏都是賺大錢的企業,但都抵擋不了貪念,在市場逆轉時身受重傷。更甚者如雷曼,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前輩好友非常樂觀,他認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整個社會經過這次海嘯清洗後,可能會變得乾淨,回歸基本,重拾正確的價值觀。以前我們走得太快了,現在有機會讓我們停下來,腳踏實地,認真尊重自己的專業和工作,重新檢視人生的價值。雖然過程痛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