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理性投資者 (作者: 莫冠業)



  香港人是否不理性?本周三網上謠傳東亞銀行財政不穩,令大批小存戶下午蜂擁到銀行排隊提款。原因?鑑於近日的金融市場動盪,是人心仍虛怯。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指有關東亞銀行的謠言沒有根據,更呼籲存戶冷靜,「外面雖然風大雨大,但不要自亂陣腳。」他說。然而,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站出來發表聲明,是否就可以了事?


  大家還記得英鎊在1992年貶值的事件嗎?當年,有謠言指英鎊將會大幅貶值。英國政府曾向公眾保證,英鎊在歐洲滙率機制(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 ERM)中,地位穩如磐石。其後,英倫銀行因應外滙市場上的壓力,被迫將利率由10%提高至15%。最後,在一個「黑色星期三」(這亦就是「Black Wednesday」的由來),英鎊相對其他歐洲貨幣貶值了約15%,以及跌出了歐洲滙率機制。


  兩件事件本質可能不一樣,前者的「不穩」可能只是謠言(直至筆者執筆之時),後者的「貶值」已是事實。但作為個別投資者,面對謠言,應如何處理?


借鑑「黑色星期三」


  就前者而言,假如我擁有800萬元資產,用了700萬元買了雷曼迷你債券,剩餘100萬元現金存放在東亞。作為理性投資者,生活在一個被稱為「全球自由經濟典範」的香港(據美國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在2006年制定的報告),筆者為求自保必定第一時間飛奔到東亞提款。理性不理性,理性的讀者自有判斷吧!


  關於後者,假若時光倒流十六年前,手持英鎊的投資者應如何面對市面上的謠言?說到這裏,不得不提索羅斯的角色。假如當年沒有他100億美元英鎊沽盤(他也同時持有英法德的利率期貨好倉),歷史會否改寫?會,但筆者相信這只是如「黑色星期三」還是「黑色星期五」般的時間性問題而已。經濟積弱才是問題的核心。 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應將有投機者(又稱炒家或大鱷)在市場出現的機會計算在內。


  從「黑色星期三」的事件中,值得借鑑的是,政府當年扮演的角色,假如英國政府沒有動用超過240億美元的外滙儲備去入市防止英鎊貶值,外滙儲備因英鎊的貶值便可能會帶來約24億英鎊的升值。運用政策手段,強行與市場抗衡,歷史已經告知結果必定是有得有失。


  其實人的行為各異,亦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即使是理性行事,處身不同環境亦會作出不同的行為,否則,所有投資行為都可以被準確計算出來。投資者必須認清每件事的結果,往往包括很多理性和不理性的行為,以及可預計(如政府使用干預政策)和不能預計(如天災)的事情的因素。


英國樓市料進一步惡化


  就上述英國的案例,以理性分析,英國現在的經濟狀況跟1992年比較,可能還差。若和當前的美國相比,不論房地產市場、經常賬赤字(current account deficit)和消費支出(consumer spending),英國的經濟狀況理應更為險峻。數字上看,截至2006年底,英國家庭抵押貸款債務是國內生產總值的126%,而美國是104%。今年預期至少有140萬宗的低利率抵押貸款將續漸轉為須要用較高利率計算利息,英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大有可能進一步惡化。英國今年的經濟增長亦預期放緩,從去年超過3%的年增長率跌至低於2%。


  據英國Telegraph周三報道,美國對沖基金Paulson and Co看淡英國的銀行業,已經分別沽空了四家英國銀行包括Lloyds TSB、 Royal Bank of Scotland、 HBOS與Barclays共值約10億英鎊的股票。那麼,如果現在英國的銀行,以至英鎊的價值是過高,沽空理應是一種理性的行為。然而,英國上周頒布禁止沽空三十三隻金融股的措施,這彷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一個理性行為對付另一個理性行為。


  理性投資者必須弄清事件的因和果。有不少人仍然認為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是大鱷利用東南亞的貨幣問題趁火打劫,令香港金管局抽高拆息,同時沽空期指,結果股市大跌。但有沒有考慮到在自由市場中,當資產價格比價值高,才是引致沽空行為出現的原因?


應付風險要分散投資


  還記得北京控股(392)嗎?在1997年5月29日上市,由第一天上市的每股12.48元迅速升至高於42元,最高時達到64元。因此創造了首次上市申請資金數量第一、市盈率倍數第一、認購倍數第一的香港股市紀錄,「北控神話」一時風靡香江。風靡過後便墜入谷底;主要原因,除了是營商環境變差,是因為價格相對價值過度偏高。


  若要為「理性投資者」下一個定義,我認為不論對個別資產的價格是看漲還是看淡,投資者應先弄清潛在風險與期望回報。簡而言之,即使手持淨現金存放在銀行,回報是存款利息,潛在風險是如果該銀行倒閉,只能拿回存款保障的上限。應付風險只有一個分法,是分散投資(但不要過度分散,拉低回報)。


  理性地看,當前的金融風暴仍未過去,若說現在人心仍虛怯,沒錯吧。虛怯(或過度抗奮)容易造成不理性,不理性的行為應會維持一段日子,大家不用見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