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 2013

《一代彈散》 (作者: 馬振峰)

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掀起誰是宗師的熱烈討論,筆者也湊湊熱鬧,抽抽水,以此戲作文首。

誠然,此戲是近年一齣非常有水準及誠意的「港產」電影,故事鋪排可口,可堪觀眾細味留白位也不少,所以筆者絕不同意某些評論說故事不完整,有欠理氣;相反,筆者看見的卻是宗師始終是人,要吃飯拉矢,所以戲裏描述葉師傅縱然腰板挺直,但仍不放過那八毫子的學費。

若將它與金庸的武俠小說比,也有類似的現實需要;如《射鵰》及《神鵰》,雖然人物個個都身懷絕技,但仍服膺於歷史時代的巨輪,宋去元來,不給其壓扁並可全身而退,已是萬幸;最後惟有遠離現實,走回他們的世界,此之所為「眼前路」比對「身後身」。

漠視會計市場萎縮

會計界也有類此情況。如果說八、九十年代是會計業界的「金樓」春天,那二千年後縱不是直墮冬天,也是界別的深秋。筆者想說的是界別中人仍然沉醉於「金樓」的輝煌璀璨,卻漠視香港會計業市場萎縮的現實。

最近與數位八、九十年代入行的會計師閒談,他們大多走過中國開放市場及H股民企上市的火紅歲月,現已貴為大行老闆或企業財務總監;然而,他們都不約而同非常擔心業界的未來,以及新晉年輕會計師的前途,大行老闆尤為新手會計師擔憂。

現在香港四大客戶,不少都是國企及民企;由於出身及文化隔閡,香港土生土長的「拍乸」已逐漸淡出服務上述客戶的團隊,並由內地培育的「拍乸」及團隊取代實地審計工作,而香港團隊只是擔任「後期製作」,如「執」合併報表,及確保報表年報合乎上市規則及香港會計準則的要求;這好比電影製作的後期配音、字幕及特技剪接等。

驟眼看來,香港的團隊好像舒服多了,因為不用再「日灑雨淋,上山下鄉」到客戶基地實地看賬;但這對香港的年輕會計師又是否福音呢?我想是否定的。

還記得筆者當年仍是「老散」一名,由於國內會計審計人員奇缺,所以「有幸」到內地攀山越嶺,認識祖國之餘,也練就出基本扎實的「審計工夫」。但現時此等機遇已寥寥可數,大多年輕會計師只能淪為後期製作團隊,能掌握實戰經驗的少之又少。這一代會計師如欠缺試練的機遇,試問又怎能成為未來的「一代宗師」?

新人還有什麼前途

於此,筆者為什麼仍耿耿於懷會計師公會此前的「預測赤字加費」事件,其一加費理據為要投資開拓內地QP市場。在此暫且擱下其投資成效及回報預測準確性的爭議,筆者想知道的是,公會大員怎樣看待香港會計業界的需求正在萎縮此一趨勢?本土年輕會計師獲聘機會下降之餘,還增加內地同胞能拿到香港會計師資格的機會。此消彼長下,於此一現實及對業界有深遠影響的骨節眼上,公會同仁又怎樣看待及照顧這一代年輕會計師的前途?

筆者最不願看見的是公會用過去「金樓」的奪目去招徠新紮師兄,然後撇下他們自生自滅,讓他們給壓扁於歷史的巨輪下。這種推銷「賣」資格的手法,值得商榷。

年輕會計師既要寒窗苦讀,又要啃鐘加班,更要背負沉重的社會經濟壓力。行文至此,嗟歎他們的命途多蹇;春天未到卻無辜辜的走入寒冬,以為能成為一代宗師,最後卻淪落為「一代彈散」!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葉聞:現今社會相對短視,急功近利,打贏就得啦!沒有人再願意花時間練習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