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7, 2015

「一周一行」利與弊 (作者: WY JIMMY)


媒體報道估計,新的「一周一行」安排可以令深圳居民每年訪港人次減少三成,即約459萬。在此稿見報時,相信有關方面可能已落實這措施。


筆者主持的Facebook會計師討論組做了一個簡單統計,幾乎一面倒地贊成收緊「一簽多行」。網友認為除了有效打擊水客問題外,也可以減低香港因未能承受過量旅客出入境的壓力云云。雖然筆者都傾向支持此項保護香港的政策,但不如先簡單分析一下有關措施對香港的利與弊吧!


舖租長遠會否下調?


商戶最關心是租金壓力。誠然,在措施實施後的短期內,因為部分水貨供應店舖空置增多而租金下跌,但下調多少及可維持多久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業主並不等錢用,而且對租金都非常惜價。即使政府實施什麼措施,香港的商舖租金與售價是一個長期高企而不跌的神話。有人說這主因是 供應量問題,尤其是旺舖。受影響地區業主都會在今次「試價」,但筆者相信租金只會「微調」至長遠沒影響,道理很簡單,在二線旺舖的商戶若見一線的只是貴一 點點,便有可能出來「承價」,因為始終一線旺舖所帶來的生意量是大得多,而二線的空缺便由三線頂上,如此類推。


就算短期沒承租的也沒問題。大家可能有留意近年興起一些短期租戶,賣些什麼易耗品,如電話充電線、平價廚具、中藥湯料等,一星期甚至每日轉一次租戶都可以。


這現象告訴我們:只要舖位夠旺,如果市場租金過低,業主就不會立長約,中間空置時間便找這些短期租戶來填補,直至利淡的消息被市場消化後,業主照樣可以理想價租出單位,舖租於是落不了多少。


水貨客從哪裏來?


很多人都認為,內地水貨客成本低,態度又夠「爛」,水貨集團多聘用深圳或內地人來港走水貨,但忽略了這幾年內地工資及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另外人民幣 對港元指數升了,反之香港經濟環境也大不如前,於是水貨集團聘用人手成本在兩地差距已收窄不少,所以水貨客未必一定是非港人 。


據本星期初報章指出,因為水貨客缺人手,每天薪酬更升至六百港元。在上面提及群組統計討論中,有贊成措施的朋友更認為,收緊「一簽多行」可為香港水貨客提高就業機會及工資,雖具諷剌成分,但反映香港基層民不聊生,收入完全不能負擔高昂生活費的現實。

香港地少人多,未能一下子能承受龐大的旅客吞吐量。從經濟角度去看,香港這些年有什麼經濟活動在支持呢?還不是炒股票炒房價!有人會說是零售業、服務業、飲食業等,其實除了賣樓外,還不是旅遊業將這外面的錢帶進我們香港嗎?


周日看到電視在訪問深圳居民,他們普遍感受都不好,因為覺得像被歧視及排擠。但想深一層,如果內地也限制我們入境,未知港人感受又是否一樣呢?


對旅遊業打擊尚未知


我認為這短期會影響旅遊業及其衍生行業的收入,因為內地人(我指是真正來港旅遊消費的)對香港印象都偏壞,加上近期韓國、日本、台灣等團減費,港滙又高企,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對香港旅遊業絕對是一個「嚴冬」,但長遠這也並非完全是壞事。


筆者同意這措施會提高入境遊客的質素,由於限制了入境次數,可以想像即日來回的深圳居民會減少,如深圳朋友真的有實務的來港而未能在當天完成,他們變相需要逗留過夜。況且筆者認為,這措施並不影響來港的中長線內地旅客,所以只是他們「感覺」上不好。但如有需要來港的,相信旅客消化了這「感覺」後便會回復平常。


中港矛盾源頭是港府


其實,筆者認為香港免關稅也沒徵收消費稅,旅客來港購便宜貨一向是我們優勢所在,事情發生主因在中港矛盾日增,這除了源於文化及回歸後兩地經濟發展 差異外,回歸前港人優勢消失之餘,怨氣不少來自市民在生活感到壓力日重,經濟收入遠遠追不到樓價租金、生活指數升幅,已降低了生活水平,甚至放棄了尊嚴, 可仍是活得不容易。


建制集團一向採取「掩耳盜鈴」方式,非常不喜歡市民批評政府,久而久之喜歡「和諧」聲音,這造成從政者更拒絕將社會聲音帶進政府,培養成「高到離地」的思維,做出來的決策完全與港人意願違背,後果更不是中央政府想看見的。


加上政府施政一向「後知後覺」,又不了解民情;特首競選時的「摺凳」已塵封良久,相信也是時候拿出來,好好跟市民談一談以後香港未來的路應如何走下去了。

3 comments:

Gilbert Cho said...

為甚麼這個被香港會計師公會遣責的無恥之徒, 還可以存在年青會計師協會中繼續有他講大話的地盤.

Gilbert Cho said...

難度所謂年青會計師協會也是跟他一樣.

魔法24 said...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