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6, 2015

跟四塊牆玩捉伊人 (作者: King)

捉伊人這兒時遊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玩法簡單,你追我逐,一場正常的捉伊人遊戲會於小息時間內完成。

老實講,我不喜歡玩這種弄得滿身汗水的遊戲,反而猜皇帝這類捉心理及偏運遊戲較合適自己,但每每為了埋堆,才惟有依從。選擇不玩一次半次還可,經常離群便會被同學孤立、杯葛甚至欺侮(筆者想過社會上心理不平衡的人便可能是從小在這環境長大),所以自細便學會「跟大隊」以圖自己可以存活下來。

當然,我們可以用些心理術或小智慧,如四肢發達同學依賴的是體力,想事情相對較簡單,我們可使計而「幸運」的捉到他們;當然他們因為高大及跑得快,也能很快捉得住其他人;一個小遊戲得以循環,大家都樂在其中。這也許是我們社會的縮影,每個市民運用自己的長處,用智慧與勞力去貢獻社會,換取自己生存條件,尤其是衣食住行。

樓價不斷跑 我們不斷追

小時候只是一場簡單循環不息的體力夾着智慧的捉伊人遊戲,人生卻有很多複雜單向式的「捉伊人」,窮一生找自置安樂窩就是。如捉伊人一樣,樓價不斷跑,我們不斷追,樓價跑得太快太急就會累,有留力的人就有機會。但近年這個成年版捉伊人卻改了遊戲玩法。

首先「印花辣招」的推行,把能抓的安樂窩數量減少。到今天,再把物業於銀行按揭成數降至六成,簡單講,這等同縛實負責捉人者的腳,以達樓價勿亂跑之效。但問題是居住是市民生活必需的。

腳被縛了不等於可以把有瓦遮頭的需要一下子抹掉。上不到車又有自住需要怎辦?最快捷的解決辦法就是租樓,所以來年租金走勢如何?這供求關係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心中有數。

鼓勵人墮落的政策

但是,有些市民為了謀求安樂窩,一直甘於凍薪或打散工,以保資格去申請公屋或居屋,甚至近日財務預算案出籠後,網上瘋傳什麼「棄工取綜援及上公屋攻略」等等。本來政府心想派糖惠及各階層市民並非壞事,但這給了一個很壞的訊息(Signal)給市民。

因為今日大環境要爬去上層已很困難,在香港的中層生活也甚困苦,反正爬不上,便間接鼓勵部分低下層市民「自甘墮落」,減低自己的生產力去遷就合適的房屋政策,慢慢變成社會因為想「居得其所」的一套遊戲「潛規則」。

對自食其力的基層沒鼓勵,反而不斷鼓勵爬不上的人跌進福利網,這風氣會將殺掉我們的生產力及競爭力。另一方面,香港人口沒有因為本土生育率下降而降低,反而樓宇供應量卻追不上需求增幅,地價只不斷走高。

回望2012年當時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已誠實地指出:地皮是不會平賣的,因地皮降價,樓價未必減價。她亦指出,如政府推出的私人房屋用地在巿場長期沒有承接力,而房屋量的需求存在,當局便會調撥土地交給房協或房委會興建居屋,但豪言卻以「最後一着」來作結。

填海難?移山難?宣傳口號動聽,但身體還是老實的。所以事實勝於雄辯,在香港這個要靠「地產稅」來支撐的庫房,一浪接一浪打造鐵底價的辣招,望樓價會因為跑得太急而需要回氣的大奢望,暫時看來難以實現矣。

目標由上車變上樓

香港市民窮一生努力跟居住問題捉伊人,為了都只是一個棲身之所。回顧十年前很多年輕朋友表示想「上車」,可是這些年樓價便如「被捉者」,而我們的薪金便如「捉人者」,我們的工資無論如何也是捉不着樓價。

如上面講,有人為了尋「安樂窩」,卻厭倦了「上車捉伊人」遊戲而改向福利埋手,進而放棄了自己理想、前途,也同時減低了我們香港生產力、競爭力,這絕非社會之福。

現時樓宇市場價已飆升至捉不着的水平,觀乎現時居屋或其他援助性的購買家庭入息資格,部分合乎資格的年輕人根本是供不起或儲不到首期的,其他按揭成數又降了一成,政策與援助入場的水平可謂完全脫節,令年輕人對未來前景更感悲觀。

其實是租是買只是一個安全感的信心保證,政策都應合理地令市民努力工作下都「居者有其屋」而不一定「租者置其屋」,公平地將援助資源分配給市民,如重新檢視公屋及居屋入息及資產上限,甚至考慮在公屋以上設一些臨時單位,月租介乎公屋與市場之間,五年後再檢討租戶情況再續租?

在置業與公營租戶之間,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吧?希望政府高官再不用跟我們升斗市民在樓宇政策繼續玩捉伊人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