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2, 2014

會計師反佔中心態 (作者: Bittermelon)

周日到聖堂參加彌撒,典禮完畢後,一眾教友沒有如往時般即時離開,反而響應堂區的呼籲,留下來為香港政局祈禱。當大家一同誦念經文時,眼淚不期然流出來,因為估計不到有那麼多教友,對此事如此關心。

除了教徒外,會計師也一樣。就以瓜瓜所屬的一個會計師臉書群組來說,自「罷課」到「佔中」,不少會計同行都在那裏發表了很多意見。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過,但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群組中,年輕的會計人偏向支持佔中,年長的偏向反佔中。此外,女性會計人偏向支持佔中,男性則偏向反佔中。為什麼?或許「既得利益」可以解釋原因。年輕會計人大多數「未上位」,而且於行內飽受「低薪」和「食鐘」多年,自然對現有狀況有所不滿,儘管佔中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出一口氣也是好的。說白了,其實就是對建制不滿,因此傾向「反建制」。

既得利益者傾向保建制

至於年長的會計人,他們大多數不是「老闆」就是「企業高層」,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經過多年努力才有今天成就,當然不希望「推倒重來」,也不想影響現在擁有的一切,因此傾向「保建制」,對佔中運動自然反感。至於兩性對佔中的分歧,或許是理性與感性的問題,女生偏向感性,看到警方出動胡椒噴霧甚至催淚彈來對付學生,同情心油然而生。相反,男生偏向理性,見佔中運動影響民生,學生不能上課,打工仔返工不便,加上幾個行業包括零售和運輸受事件牽連,即使學生爭取民主的情操如何高尚,也會覺得他們在搗亂。當然,上述推論純粹個人推測,完全沒有經過科學實證,信與不信,同意與不同意,請悉隨尊便好了。

其實支持佔中與否並沒有對錯之分。不過,在該臉書群組內,不時見到的一些反佔中言論,都是指罵和埋怨佔中者影響生計,甚至認為運動嚴重影響本港經濟。這使瓜瓜想起讀書時學過的「Hierarchy of needs」理論。此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他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由最低至最高,依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實現。此外,若要需求「升級」,就必須先滿足下一層的需求。例如生理和安全需求,一般被視為「溫飽階段」,是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當中包括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等。古語有云「衣食足而知榮辱」,得到了基本生存保障後,自然衍生友誼、愛情、歸屬感和被尊重的需求,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小康階段」。當上述四層得到實現後,就會到達自我實現的最高要求。

停留「溫飽階段」哀哉

有人說,佔中影響經濟活動,所謂「斷人衣食尤如殺人父母」,沒有溫飽,又何來民主訴求?若以此來批評佔中者,而且是來自基層市民之口,瓜瓜絕對可以理解,香港社會雖然相對富庶,可是,不少市民仍然是「餐搵餐食餐餐清」,佔中的確影響他們的生計。可是,同一番批評,若來自一班受過專業訓練和高等教育的會計師,恕瓜瓜不能明白,為何我們的需求仍停留在最低層的「溫飽階段」?我們這班中產,讀了那麼多書,接受了那麼多專業訓練,並且靠努力爬到了小康階段,為何對溫飽仍是缺乏安全感?抑或大家只把香港視為搵錢的地方,其他一切都懶得去關心?又或許會計專業根本只是基層職業,大家仍要努力掙扎求存。若然這樣,絕對是行業的悲哀。

尤更甚者,雖然佔中的手法值得商榷,但是非曲直還是要分清。見到手無寸鐵的學生,他們既沒有投擲石頭,又沒有放火燒車,更沒有乘機搶劫和破壞商店,卻因為「違法」,慘被胡椒噴霧甚至催淚彈對付。到了近日,佔中者被反佔中人士指罵,甚至遭到暴力及非禮對待。見到如此情況,有些會計師不但沒有出來說一句公道話,反而在旁邊拍案叫好,認為他們活該。如此作態,還算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嗎?若這樣才能有資格當會計師,瓜瓜寧願永遠不做好了。

一場運動,盡顯各人的價值觀,經此一役,讓自己清楚知道,哪些人可以視為朋友(慶幸遇到不少!),哪些人因彼此價值觀相差太遠,極其量只能視為點頭之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