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2, 2014

建制陣營的反思 (作者: WY Jimmy)

早前「817 反佔中大遊行」,建制陣營傾巢而出,網上流傳很多以酒會或車馬費形式鼓勵旗下會員出席遊行,甚至有組織以錄音電話向會員呼龥,惹來不少反感。

這文章見報時,遊行應已完結。筆者立場也是反佔中,對以上傳聞未有認真查究,但聽到很多本身都是反佔中的會計師對此舉甚為反感,更覺得有「倒米」之嫌,皆因社會資歷深的朋友均有自己一套主見, 我不知道這類電話滋擾是否干犯法律,但一定惹來市民反感,何以領導們還會決定做這類宣傳?主要都是他們跟市民大眾思想完全脫節有關。

弄巧反拙 適得其反

早前我與友人參加某議員廈門旅行團,因為貨不對辦甚至被賣豬仔之嫌,搞到滿城風雨,議員回應是他也當了受害者。我認為這答法是不負責任的,因我們付費不便宜但又親身受害。當然組織工作人員也在不斷挨罵,回來又有很多善後工作處理,苦不堪言。政黨組織的工作人員大多是義工,甚至自掏腰包付出時間去參與,為的只是大家對社會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但根本不會有其他得益。

下情不上達 罔顧感受

組織用電話宣傳反佔中,究竟是誰決定用錄音電話宣傳呢?有否想過接收電話的人會反感?另外,如果真的以酒會、午餐、禮品包加車馬費去招徠會員參與遊行,筆者雖也不打算參加,蓋人數結果各家各說難以比較,但印象上已較民陣七一自發遊行相形見絀!

筆者一再重申是支持反佔中,但真的感到洩氣!我相信大部分出來遊行的絕對是真心支持,如果相關組織真的有搞這些動作,便是摑了自己一巴掌,因為這是策略上一個很大的錯誤,原來組織的上層指揮,覺得所有會員要被「提醒」去反佔中?但這有否想過令會員反感,忽視會員很多已有自己一套想法?尤其是政治光譜中,中間的一定是大多數,有沒有想過,硬銷往往會迫企在中間的人去了對立面?

又回到政黨旅行那件事上,其實只是地方接待的問題,但偏偏議員不明白旅行團是押了自己的銜頭去招客,合約也是市民與議員辦事處簽訂,但出了事便是工作人員的問題。議員也是受害者?這是負責任的思維嗎?筆者明白議員搞些活動給市民參加真的出於好意,我作為當事人也看見團內沒有任何政治宣傳,但明顯議員並沒有就活動親力親為,也未有考慮參與市民的感受,全部都靠中間的工作人員去協調。

我們作為市民,既為工作人員感到辛苦,也為他們要執行一些既不通情也不達理的「盲頭烏蠅」指令感到無奈。

政黨動力減退 溝通斷層

上世紀60年代,左派組織指揮多是基層出身,深明民間疾苦,在任何抗爭行動中,除政治理念外,也多有考慮基層困難,立場也較一致。今日成為了建制派,晉身社會的頂層,但概念仍停留50年前,以為市民只有基層沒有中層,忽略了現時基層與中層的教育水平跟以前很不同。時代變了,要群眾接受自己,便只有更努力走向群眾,多清楚民間的事,多了解市民的想法。

政治領袖可能已成為既得利益者,反正生活應有盡有,名譽地位也有,求進向前的力度便減慢;所謂接見市民可能都是一些自己粉絲,或經工作人員篩選後才見;平日都是出席上流社會活動,聽的盡是諛奉承的說話,去看中下層的實況都是當政治Show一場,那會有心去深切了解?

在此,筆者點名稱讚立法會曾主席,他雖然忙碌,但總會經常在公園或街道見到他。印象上他時常與市民交流,難怪其時在他領導的政黨能蒸蒸日上,現在卻給人夕陽垂暮的感覺,甚至有離開了該黨的朋友提過,如果曾主席還當家作主,今日很多事都不同。

晉惠帝名句「何不食肉糜」膾炙人口。筆者作為一個兩子之父的平凡市民,一定支持社會需要穩定,但也要穩中求變。我們明白建制派現在政治困局,但相信總較以前當「在野黨」安穩多了,但也應居安思危。現在香港社會情況變化很大,階層不再單一化,愚民政策或得過且過只會招來反對派口實。有時對反對言論不要立即拒諸門外掩耳盜鈴,應該多聽多做,並需要隨時代而進步,否則自己便有如逆水行舟,英雄遲暮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