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8, 2013

會計業──進化還是退化? (作者: Ring WL Ho)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這是近幾年的金句之一。想想最近十年,有幸在教育界(會計科)服務,接觸了新高中學制的十五六歲孩子、夜校半工讀追求學位的青少年、竭力取得專業資格的畢業生、還有些被迫於進修的在職中年;這些人,都是準備投身會計行業或已是會計行業的在職人士。看這些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又看看會計討論區的熱烈討論,再看了報章上的〈會計盛世的終結〉,實在感慨良多。


我無意討論公會的考試程度,也無意批評公會管理是否有所偏頗,更無意找數據計算什麼供過於求的數字,我想說的只是會計行業中最最重要的一環──會計從業人員。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面對科技的日新月異,沒電腦像活不了的年代,我們享受到電腦給我們的方便,但當電腦可以分擔我們的工作時,我們又何曾想到科技改變了工作模式,是意味我
們也得「進化」?


科技改變了工作模式


從前的會計部門,工作細分,人力集中:從制定憑證,入賬,滙總,出報表,當中工作量之浩大和繁瑣,天天加班的辛酸,不為外人明白。不過,今天這些工作都一一被電腦取代。正因為電腦的發展和會計軟件的普及,現在已沒多少公司還停留於「手賬年代」(即使國內);而新一代從十五六歲(高中選讀會計)就開始接觸會計軟件,什麼借應收(Dr. AR)貸銷售(Cr. Sales),他們在系統內輸入了銷售發票的相關資料後,就自動完成會計分錄了,不用多少時間,各類報告都可以自動完成。


應收賬的賬齡分析(account receivable aged report),銷售金額按客戶按產品分類(sales by customers/by products),利潤分析(profits analysis),應有盡有,各適其適來滿足企業負責人的需要。至於合併報表(consolidated reports),也因為Excel的出現而工作量大大減輕。過去可能要等個多月才勉強完成的報告,現在可能數個工作天就完成。


企業會計的工作量已大大減少,那麼審計(Auditing)又如何?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事務所,審計程序也同樣因為電腦的應用而改變。從前,接收了客戶的賬簿報告,得先頁頁加總,看可有加錯金額的問題;又得一一對應看看各會計科目的滙總是否對上,不幸遇上不平的報表,還得在茫茫數海中尋寶;面對銷售購貨存貨等系統測試,單是加數都不知道花上多少時間。


今天,新入職的審計人員,還需要瘋狂按計數機嗎?大所有IT AUDIT去分擔;小所也有基本的audit software。


當我們新一代欣喜若狂地接受了電腦帶給我們的方便,不用再幹那些苦悶費時的工作時,他們可會想想那麼多基礎的工作不用做,企業對會計、審計人員的要求又會有什麼改變?


尊貴CPA忘了進化論


在討論區中看到什麼會計師不值錢,投資回報不成比例,拿了牌照也難以找工作;也有的說是每年「生產」太多會計師而導致供過於求,CPA難以謀生;很多的說法偏向歸咎於公會的錯、社會的錯、制度的錯、企業的錯、老闆的錯,反正,不會是會計從業人員的錯,更不可能是CPA的錯。這說法,我實在不敢苟同。


當大家口口聲聲說自己是CPA(OR ACCA)時,你真的分清楚自己的能力是CPA還是一個book-keeper嗎?如果你只是後者,電腦已經幫你把大部分報表和分析數據都弄出來了,自命尊貴的CPA你以什麼叫價?今天的book-keeper可能也就是N年前的資料輸入員,你認為享受高薪厚職理所當然的?


又或者,你是一個富經驗的CPA(OR ACCA),你可曾想過自己只是一個experienced junior而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事務所的負責人,我真的有一種「切膚之痛」。在校內,苦口婆心的提醒準備投身這行業的年輕人要如何裝備自己。但回到公司,每次面試,看着那些資產負責表、損益表、費用、資產、負債全都分不清楚的會計系準畢業生;面對那些相對年輕但富經驗的CPA,卻連基本的比較分析能力也欠缺,解讀報表的能力也沒有……除了歎息、無奈、心痛之外,我還能奢望這個行業能健康發展?


「會計盛世的終結」不是經濟垮了;不是什麼香港CPA「被吞併」了;不是什麼企業「遷離」了;只是養尊處優的尊貴CPA忘了進化論所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