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9, 2011

爛賬的罪魁禍首 (作者: WY Jimmy)



這陣子股市波動,很多企業都停了招聘,但年初勞工市場仍是暢旺,很多打工仔尤其是會計從業員都想過一過塘當肥魚,找個肥缺。筆者很多朋友也不例外,但最近與會計朋友聚會,不少剛轉職的朋友都寧願辭職再找,原來外面很多企業的會計賬目爛得可以。


何謂「爛賬」?其實撇不開以下三種︰


(1)埋數嚴重甩期


現在是9月初,原本現在是為8月份結賬(埋數),但往往可能還未做好5月份的賬,甚至更久。


上市公司要定期交數,因此這情況不會發生,不過在一些私營企業(Private Entity)就很常見。我見過不少公司數年來未有核數,到稅局追收財務報表才抱會計師的佛腳。


由於會計是後勤工種,不能為企業直接賺錢,老闆心態是用到盡,許多不是會計事務的也找會計去做,網上更有傳要幫老闆子女功課補習、接放學等。


辦公時間有限,要做些繁瑣而自己不熟悉的工作,事倍功半,更白花不少時間,這也是大部分香港會計從業要不停加班的原因。


其實會計員不蠢,誰也知老闆在搵自己笨,只是為碗飯而啞忍,忍無可忍就索性不幹了。


公司又不看重會計工作,請人慢慢來,最後結賬拖得便拖,新人來便要他一個月埋數個月賬,做不到一會又走了,這樣的賬不爛才怪。


另外,有些略懂皮毛的老闆要求多多,小企業又要會計做預算(budgeting)及預測(forecasting),但沒有投放合適資源在資訊系統,會計員在一個爛系統內左找右找,去東拼西湊出一個模樣,但內裏基礎都未攪好,質素當然欠奉。


最慘老闆根本不懂看,最後只放進recycle bin,或者根本不會按預算去做。事實上,有幾多預算老闆是會跟?會計捱更抵夜的精神白白浪費了,其他實務的事又怎會有質素?


(2)內賬空虛


有前輩稱這些企業老闆叫「古龍」,公司賬目一味靠估,只是看現金流及應收賬(街數)便算,賺蝕心知。如做100萬當有5個百分比,不用掌握太準確的賬目資訊,略略計下婆乸數便夠,或請位略懂簿記的數千元打雜一腳踢便算。


但現時營商變化大,企業邊際利潤已愈來愈低,中小企要生存就要不斷求變。競爭劇烈,在報價管理上需要較準確掌握內部資訊,簿記員開始不停做統計、問價等後加工序,入賬模式因為市場環境變化變得更複雜。


一般經驗不足的簿記員已較難掌握正確入賬方法,賬內的明細做得亂七八糟,最後換了幾代人,賬目根本亂到不能解釋。加上老闆對會計知識不多,無論採納什麼會計人才,始終做不好盤賬。


(3)會計系統太爛


針對小型企業,我最推崇的會計系統是試算表(如EXCEL),雖是手動,但只要設定得好,還是條理分明。不是說坊間的小型會計系統有問題,但市面上實在太多不懂會計的人設計會計系統,難聽點說只是一個資料庫管理,報表沒靈活性也算了,很多更是連總賬和應收應付也對不上。


此外,其技術支援服務熱線總是只聽到電腦人聲,或永遠沒有人聽電話(或是線路繁忙),又或軟件公司沒誠意解決問題(可能是系統老問題),這些也夠折磨會計人員了。


這往往都是前人或老闆不懂選擇系統,很多時還是熟人介紹使用的。最明顯以為貪便宜有着數,其實一套MYOB只是數千元,但也可以很好用。會計系統出問題,人員要用幾倍時間去做公司基本的要求,倒不如早點壯士斷臂。


短視成致命傷


近年香港經濟增長只是靠股靠樓,實體經濟已非常疲弱,鬥成本平已等於割喉大戰,血放盡企業便滅亡。成本結構當然要重整保持競爭力,但如果錯用資源, 當然是加速企業滅亡。


現代資訊發達,做好賬目已不只是要應付報稅及審計,聰明的企業決策人已很會利用賬目分析資訊。


作為管理決策的重要工具,會計人員擁有廣闊的商業知識,是企業發展的好夥伴,可惜香港的會計從業員太多,又是後勤工作者,不受重視。


最近筆者跟國內投資公司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跟合夥人交流多了,事後她稱讚我們香港會計同業專業有水準,但當她知道我們的待遇後也只嘆了一句︰「香港太多人當會計了,香港的中小企也太短視,同樣的人才,國內的工資已開始追過香港了。」


怪不知很多人開始往外面發展,皆因外地及國內均很重視財務人員,但香港僱主們已在不知不覺間狠狠傷害了與會計夥記們的關係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