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4, 2011
年輕置業難上難 (作者: 李家輝)
曾特首大喊樓價得人驚!樓市升溫,財爺大力打壓樓市,連番出招,似乎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筆者認為,樓價初時可能會有一點影響,但很快又會回復正常,並且持續上升。
自08年金融海嘯以來,樓價一度下挫三成,跌至低位,隨後反彈,至今已經超越97年的高位。近兩年政府不斷推出遏抑樓市措施,包括收緊按揭成數、主動推地,禁止一手樓花摩貨及調高印花稅稅率等。
在去年10月,政府將投資移民計劃剔除房地產項目,但亦沒有減退內地同胞來港買樓的熾熱。更震撼的是,在去年11月,政府再出招,若購買的單位在兩年內轉手,須徵收樓價5%至15%的額外印花稅。根據物業代理的朋友表示,最初公布消息時眾說紛紜,對投資客可謂驚嚇一場,他們預計樓價下調只是短暫,結果一如所料,其後樓市穩步上揚。
政府政策陳腔濫調
新措施又再出籠,但似乎政府所用的都是陳腔濫調,屬經濟學裏的舊橋。政府以增加土地供應來遏抑樓價的升勢,似乎亦不見明顯成效,而且個別豪宅價格更屢創新高。雖然金管局宣布收緊住宅物業按揭後,二手樓市交投明顯放緩,不過,這政策是針對收入來源非來自香港人士,是否見效真是見仁見智。
短期影響的確是有,個別亦有減價個案,但現在買樓的模式也變了,不是只單靠按揭,一袋一袋的現金也是一種潮流模式。
一名福建豪客於本年6月斥資3654萬元,連環購入某樓盤兩個過千呎的單位,一次過以現金付款,毋須按揭;南區兩個屋苑隨後也連錄破紀錄的成交,買家據聞也是內地豪客;其後還有中半山的幾個豪宅盤,試問新的按揭措施對內地買家又何懼之有?
遏抑政策害得最苦的,要算是中產階層及年輕置業人士。我們辛辛苦苦工作,儲一點錢便是為了買個安樂居所,增加一點安全感。可惜卻事與願違,當儲到一成首期時,按揭成數卻減少;再儲多兩成時,按揭成數又繼續下調。
很多時候,在期盼中失望,人生就是這樣!這讓我想起內地電視劇《蝸居》,樓市不斷升溫,要找一個安樂居所也不容易。節衣縮食,餐餐掛麵少肉,以單車代步,為了一元也可夫婦反目!到處借款為籌首期,處處迴避紅色炸彈,為的只是希望成為有樓人士,還未計算將來的供款及利息負擔,可能到退休也未供完。
快樂的人生是怎樣?
「一畝土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莫非真的要先有樓才能成家立室,安居樂業!記得當初在四大中努力拼搏,過了數年升到高級審計員,加上一點股票投資,儲了一筆錢想買樓。左計右計還差一截,惟有北望天水圍,因為呎價較低,但也要家人的幫助及墊支,才能首次置業。還要冒着風吹雨打,排隊等候,為的便是一個心儀的單位。回想起來,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說真的,雖然在會計師行工作是異常辛苦,通宵達旦不在話下,但卻讓我減少花費,還儲了一點積蓄。試問,有哪一份職業可以年年升職兼加薪?雖然有時加薪幅度不太高,但有時又是一個大躍進!五年升到經理,再多數年便是高級經理,年薪加花紅也算是可觀的數字,總算是捱到出頭天。過檔兼升職,年薪便已過百萬。有時在想,辛苦也是值得的。除了財富,知識、經驗、網絡及自我實現等,亦是在會計師仕途上獲取。
來到今天,家住港島區,面向維港,能安居樂業也算是不錯的成果。若論今天置業,首期仍然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障礙,若非家人幫助,亦難成大事。
遏抑政策害苦了誰?
有時真的想問:「政府推出政策之前,是否有深思熟慮?」要遏抑樓市,害苦的是苦幹的一群!而政府要打擊的目標對象,卻不甚受影響。希望政府真的要檢討,不要再讓我們成為受害的一群!
對於年輕會計師而言,發展事業,努力賺錢,作一點投資,並且有智慧地管理財富,才是實現買樓夢想的上策。當然「兩個加埋是會好過得一個」,當計劃結婚時,亦是為未來居所定下計劃的時間。且看政府的居屋計劃又是否能惠及中產及我們年輕實幹的會計師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1 comments:
廢話。如果做會計師年薪咁易有一球,香港點止一個李嘉誠。
作者你係唔係住火星?
想來作者在審計行業打拼至一球年薪,想必每天都在披星載月的趕工作,沒多少時間留在家了。
做審計有一球年薪有乜奇? 上到big 4partner位點會無一球年薪? 而且big 4 partner咁多,單係E記,香港區既partners人數就超過300位啦!
呢篇文章係講置業嘛,希望各位唔好聚焦係作者既年薪.
我同意作者質疑政府措施既成效,其實真的是苦了我們!
有幾多人連四大都入唔到, 何況上到位做partner?
如果作者唔晒自己百萬年薪望維港,我相信我都認同上唔到車既苦況。但而家作者係屋企對住個維港話政府打擊樓價措施不力,我覺得同飲緊紅酒既唐唐話點解我地做唔到李嘉誠一樣咁難頂囉。
晒命真係好乞人憎架!
講番正題. 根據供求定理, 特衰政府重建居屋一定有助小市民置業, 普遍樓價亦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遏抑, 對未置業者必然有利, 除非, 特衰政府一方面興建居屋, 增加樓宇供應, 另方面就減少其他房屋的供應, 又或提供大量的優惠置業貸款, 令需求同時大幅增加.
假如, 官商勾結的特衰政府兩年前就順應時勢及尊重民意, 宣佈重建居屋, 樓價不會升至今天的超高水平, 不會埋下日後可能暴跌的地雷. 特區政府官商勾結, 任令樓價大幅上升, 讓地產商至少在這兩年內賺取龐大的暴利, 而小市民則要承受租金及物價上漲的苦果, 你說, 官商有沒有勾結? 這是不是"合法的"利益輸送?
或者作者都想買豪宅耐何自己成年先搵一百萬,都未夠大陸人現金買豪宅既尾數,有感而發。
其實呢家通脹利害,年薪超1球根本不足為其.唔好話4大partners,呢家4大既SM年薪都超1球,仲未計2nd tier同埋中型行partners既,相信審計界搵呢個數既人唔會少.
作者係咪晒命就見仁見智,但晒命唔等於佢講既嘢唔啱.如果因為唔認同作者表述既方式因而忽視文章既要點,作者唔會有損失,損失既反而咪係你自己?
其實香港既年輕一代都幾灰,買樓難唔在講,租樓住一樣難.呢家D租就算新界區都接近1萬,一個做得幾年既會計後生仔約搵$20K, 單係比租都用咗一半, 比埋家用, 自己日常開支, 加埋考試費等等, 仲邊有錢剩?
多謝各位意見,其實在下只是指出政府措施的問題及年輕置業的困難。至於談到從前那年薪,那是真事,是苦幹打拼出來,比我有更高的大有人在。在下從無想過「晒命」,亦無意住「豪宅」,只是帶出「成功需苦幹」。我現在供樓也感「吃力」,更何況初出道之士。希望大家別要誤會。多謝Bittermelon。
其實在朋友中也有不少年薪過百萬,有會計師,也有其他行業。有些出道不足十年已過此數目,一些還是80後,也是靠努力得回來。
The writer just spotted on the problems. He didn't mean to show off or something. Accountants work very hard and sacrifice their family time. We should be glad some, or very few, of them can make decent money.Good luck to all people who work in accounting industry and your hardwork will pay off in one day.
一個500呎單位,其建築成本是多少錢?
約幾十萬。為什麼我會認為是幾十萬?
看看政府出售公屋,一個500呎單位售價就是幾十萬。
20年前,大多數居屋都是幾十萬有交易。
同一個單位,只是供需問題,就乾給市場搶高晒個價。
由原本幾十萬搶高到二百幾萬的單位,太古城,美孚,第一城......比比皆是。
香港人,就是喜歡搶。
搶樓,搶鹽。
只要香港樓宇供應充足,你認為香港人還會搶嗎?
我萬億分贊成復建居屋,亦冀昐政府加快加多興建公屋,放寬申請公屋入息上限。
私樓同公屋都係屋,政府為何一定要有錢人住私樓,無錢人住公屋。
能不能公平制,有錢無錢都好,是永久性香港居民就一人派一間200呎公屋,終身居住。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