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3, 2010

傷神會計 (作者: 馬振峰)




以下是道聽塗說:



「一名會計師事務所職員,疑不堪工作壓力從辦公室躍下。」



「同事七日七夜伏在案頸;同事們見慣不怪,只是不知同事身體溫度已然隨空調溫度變化。」



「每晚只瞓三粒鐘,仲要夢見唔見咗嗰『快勞』,發惡夢啫!」



「在豬肉枱前手執數枝鉛筆,霍然站起,並奮力把鉛筆從中折斷,摔於地上,後加十八字粗口,然後施施然離開現場。」



「有不明飛行『快勞』,由老闆房直飛出秘書位櫈腳附近,然後有一垂頭含淚的女同事拾荒。」



「『快勞』失蹤快一星期;負責同事也沒有上班一星期。家訪得知原來同事終日在家埋首完成『快勞』,並把『快勞』及自己鎖在家中,以免發生意外。」



會計師生涯所遇事情,千奇百怪,但最令筆者神傷者,是目睹同事同行們因工作壓力太大而不自覺的倒下;工作壓力在現今社會已是必要之惡。可是,在會計師行裏,這又已視為「吃得鹹魚抵得渴」的另類解讀。但實情是,近年會計師工作的壓力有增無減,不計及近年會計準則急速改動及「膨脹」,只看年報及招股書的厚度,就可略知會計師的工作量有多繁重。然而,死線愈發緊迫(如出年報限於年結後四個月內),而公司年結數目卻遞增,即於四個月內要爭逐有限資源完成無限的工作。



工作機會多了,年青上進的會計新丁自然覺得自己可葉問上身,以一敵十,通宵捱夜在所不辭;而自覺不會與會計師樓長相廝守的新Q(新近Qualified)就情願辭工避開旺季,無謂捱殘。惡性循環下,年青上進的必須更「上進」才能頂得住接踵而來「大海無量」的工作,壓力不斷上升,皮質醇長期處於高水平,精神不出問題才怪。



筆者不下數百次從大行們聽到以下的陳述:「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可是在行內不短的日子,甚少聽到會計師老闆把精神健康問題放於議程上,並作出具體行動。例如,我敢下注沒有一間會計師樓會主動要求把精神健康疾病納入公司的醫療保障計劃之內。或者,同事一個月兩天的病假紙已是非正式的保障。眾所周知,會計師的工作牽涉使用大量的「腦力」,如會計師們腦袋出了任何問題,必定是公司的損失。



觀乎此,筆者倡議公會能在會計師精神健康上面做點工夫,如辦一些精神健康講座,設立諮詢求助熱線,亦應於社會上推動精神健康疾病納入醫保範圍內。



香港是一個先進的國際大都會,然而,於精神健康方面,我想我們是相當落後的。如會計師是擔起作為社會進步的先鋒,那我們應帶頭創造標準及方法,以供社會參考。

1 comment:

若缺齋老人 said...

工作量係不變(嚴格講唔係不變,而係唔易改變),就只能從人力著手,要求同樂會努力增加香港舞者數目,既增加人數應該同等工作量、亦用增加供應量減低成交價令公司可以請多幾個,咪可以減輕OT問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