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3, 2010

會計師的深層次矛盾 (作者: Bittermelon)




最近的一宗「洪良事件」,除了引起公眾對會計師專業操守的關注外,也引發對本港會計師監管問題的討論。這次「洪良」名副其實化身成了「紅娘」,藉此將存在已久的監管問題和要求改革的聲音連在一起。



審計存本質上矛盾






現今的審計工作本身就充滿矛盾,企業付錢給會計師來審核自己的賬目,價錢由管理層和會計師商擬。以誰付鈔誰是老闆的角度來看,管理層其實就是會計師的老闆。雖然目前有很多措施來改善會計師的獨立性,例如,會計師行的收入不能依賴某幾個客戶,會計師的任命需要由股東大會通過等等,但這些措施都只不過是疊床架屋,實際上改不了管理層是老闆的本質。



有趣的是,類似的矛盾卻同時出現在香港會計師的監管上,矛盾再加上另一個矛盾,形成今時今日的深層次矛盾。



與其他專業例如醫生和律師一樣,香港的會計師都是以自我監管的形式,由香港會計師公會(以下簡稱「公會」)負責規管其水平和效率,其中包括定期審查會計師的工作水平,對會計師的投訴進行研訊,以及對違規者作出裁決和處分。雖然涉及上市公司的違規投訴於早年已轉由財務匯報局(以下簡稱「財匯局」)負責,但要如何處分涉案者仍然由公會負責,財匯局則無權過問。



公會是由一眾會計師會員組成,會員即是公會的老闆,但公會同時又要監管會員,這就難免出現角色衝突,左右做人難的局面。



除了監管外,公會還要肩負廣泛的職能,既要開辦專業資格課程、舉辦考試及頒授資格,又要頒布香港的財務報告、審計及專業操守準則,亦要負責推動優良而有效的會計實務,還要服務會員及照顧其利益(雖然很多會員對公會這方面的表現都不以為然),公會要員除了需要具備三頭六臂外,更要經常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然一定會患上精神分裂。



近日有報章大字標題,指港府有意「取締」公會以取回其監管職能。據報說港府正在研究公會和財匯局上的分工,初步的構思是由財匯局全盤負責監管工作,而公會則負責考試、發牌等的工作。



根據《辭海》,取締的意思是「明令取消或禁止。如:取締非法經營」,大有禁止和制裁某事的含意。但該報章竟然用上這個字詞,玩味十足之餘,也多多少少反映出公眾對目前監管制度的不滿。



過去每次有上市公司的會計師涉及操守的事件,坊間對於公會是否能公正持平地去作出裁決的質疑不絕於耳。如果涉案的核數師屬於大型會計師行就更不得了,因為公會給公眾的印象是由大行把持,儘管負責的紀律委員會成員最少有一半是非業界人士,但公眾仍會對其決定有所懷疑。



按理,筆者是既得利益者,應該反對港府的改革構思才對。可是,不論是以公眾還是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筆者卻是完全支持「取締」。從公眾利益來看,新的構思能徹底解決公會角色衝突的問題,最終能令公眾安心,且也和歐美等國家的做法接軌,有助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至於從會員的個人利益來看,新構思能減輕公會的負擔,讓公會可以專心一意照顧會員的需要及推動會計專業。例如,馬振峰先生早前在這個專欄寫過一篇題為《會計終審庭在哪?》的文章,當中提過業界曾建議由公會開辦一些會計技術諮詢支援機構,為日新月異的會計準則給出執行意見,以減低中小型會計師行在準則條文詮釋上的風險。但礙於角色衝突及需要維持公會在監管上的獨立性,加上資源有限,所以此建議遭到擱置。



把握機會 落實改革



若公會能卸下吃力不討好的監管包袱,既沒有了角色衝突,而且公會還能調撥資源,為會員提供服務和幫助。



雖然公會近日已發表聲明,指港府並無表示有意「取締」公會,將其監管職能「全盤交財務匯報局」,但作為公會的一份子,在公在私,筆者樂見其成,希望有關方面可以把握這次機會認真討論,落實改革。



特此聲明:以上純粹為筆者個人意見,與年青會計師協會和馬振峰先生的立場無關。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I totally agree with this article. As an auditor myself I do think there are alot of problems in CPA firms especailly the BIG 4. Most auditors are given a set target ie: complete the bank section or P&L items in a limited of time. There is a lack of time to allow auditor to fully ensure that there are no major problems. Hence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or the audit expectation is not meet. This also creates the situation of 'Fly Plane' and turing the blank eye on.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