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 2009

逆境搵工熱 (作者: 李家輝)



適逢五一國際勞動節,大家又多了一天假期,可知道這節日的由來及意義?原來這節日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


  話說在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舉行大罷工,目的是爭取每日八小時的工作制,經過眾人的奮鬥及血淚鬥爭,工人終於獲得最後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勝利的運動,自1890年起,每年的5月1日被定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很多國家及地方都紛紛響應這偉大的節日,而工人亦會以示威、集會及遊行來和應及慶祝。


  擁有示威文化的香港,一些團體又怎會放過如斯好的機會,繼續為最高工時及最低工資抗爭。相信今天一定熱鬧非常。
四大行招聘新人


  時至今日,適逢百年難得一遇的金融海嘯,可能不少人也不太計較工時及工資的問題。因為有工做總好過冇工做,面對大型裁員的熱潮,能夠保住份工也算難能可貴。


  當然面對減薪或放無薪假是十萬個不情願,不過想深一層,如果真的是和公司共度時艱也無可厚非,無良僱主卻是除外。


  香港的失業率已經攀升至5.2%,是三十八個月以來的新高。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當中,仍然有不少還未獲聘用,他們都顯得憂心忡忡。有學生指出,雖然學生事務處仍然有招聘廣告,但大多公司的招聘人數已大幅下跌,可能是數千人爭數個職位的局面,甚至有些只是假象。從前的投資銀行的空缺近乎銷聲匿跡,有投資銀行更在海嘯中轉型。


  在眾多界別中,會計界可算受影響較小的。雖然會計師行也為減省成本而推出不同計劃,但在招聘新人方面,仍屬大戶。 四大行都分別在香港及大中華地區爭相招聘新人,雖然人數略有減少,但仍屬可觀。以安永為例,香港及大中華地區便分別招了大約二百及二千人。 至於工資方面,香港區更號稱有1.5萬元,若八折計算,仍屬不錯。


  至於另一大戶香港政府,最近吸引了四萬多人參加其「綜合招聘考試」(CRE)及「基本法測試」(BLT),而且還會加場,可謂眾人的避難所。而其他應屆畢業生,還是愁出路,不知何去何從?
大學助學生找出路


  大學有見及此,都有不同策略。有的主守,讓學生延遲畢業及多修數科,以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有的學生決定繼續升學,修讀碩士學位課程,希望畢業時市況好轉,呈現生機。


  有大學展開攻勢,進行緊急救亡工作,為學生進行尋找工作及面試技巧的特訓。筆者在日本旅遊的時候,也收到大學的緊急電郵,邀請回港後教導學生面試技巧,希望學生能領略一二,從而脫穎而出。


  至於大學各學生會及系會所舉辦的模擬面試,更是不計其數。而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每年也有舉辦「ACCA?就業力大比拼」,今年大學生的參加人數更創新高,全國一共有超過一百八十間高校逾五千四百名學生參加。


  筆者也是香港區總決賽的評判之一,最後入圍者水準之高,真是未到最後也不知鹿死誰手,相信他們將來必然大有作為。亦有大學退而求其次,提供低級職位予應徵學生,希望殺出一條血路。 此舉令筆者想起在上世紀金融風暴時所留存的一時佳話:「讀會計變了做收銀,讀傳理變了做傳菜。」不過想深一層,從低做起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相信很多成功人士及大人物也曾做過低微工作;少林寺住持也曾擔水劈柴。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確是金石良言。


學生抗拒保險業


  雖然金融界是重災區,但保險界及財務策劃界卻有大量需求。其實,從事這個界別的都是專業人士,須要考專業試及擁有牌照。不知怎地,很多大學生一聽到這行業如聞風喪膽,寧願無工做也不欲嘗試。這可能和這行業的形象有關。


  細問一些學生,他們都覺得這行業本質不錯,奈何形象不太好,是從前種落的,似乎難以磨滅這行業的不良印象,更恐怕入行後會喪失朋友。


  的確,行業的形象對招聘有莫大的影響,怪不得有時大學的財務策劃招聘會只能吸引很少人,所以有些大學索性不舉辦有關的招聘活動。


  事業未有着落的,試試放下成見,不失為一個選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