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6, 2009

另一份諮詢文件 (作者: 馬振峰)



  筆者都算是一個頗為關心會計業界的後輩會計師。然而,直到在1月8日《信報》有關恒隆澄清無聯署反對延長禁售期公開信的報道的副題裏,才知悉 Paul Winkelmann 已貴為本年度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長。Paul 是筆者在PwC 時的老闆,在此恭喜他會務蒸蒸日上。


提高准入門檻


  筆者對他初上任推出的第一項有關執業會計師註冊的諮詢甚有保留。首先,諮詢文件是1月6日發出,但諮詢限期定為2月20日,未免太短。


  讀者要知道會計師的 Peak Season 通常在每年1月至4月,因大部分私人及上市公司都選擇了12月作為年結,而在翌年3月至4月出具經核數師核實的財務報告。這點會計師公會不是不知道的。


  另外,今年的農曆新年假期在1月尾。七除八扣下,供會計師們考慮並回應此諮詢文件的時間真是寥寥可數。當Paul 在記招裏被問及延長董事禁售期的風波時,他認為「諮詢期雖長達十個月,但可能未足夠讓公司發現問題。」


  既然十個月都未足夠讓眾大孖沙「發現問題」,為什麼只是一個月零十六日的諮詢期就足夠讓會計師們發現問題呢?是不是會計師較大孖沙們才思敏捷數倍呢?


  其次是,諮詢文件裏闡述的理據有欠充分。整個諮詢的主調是提升核數師准入門檻,以加強核數師核數工作及報告的質量。筆者同意這個永遠是對的套套邏輯。可是,是不是提升准入門檻就能代表核數質量呢?在諮詢文件裏完全沒有篇幅闡述現在的核數師質量出了什麼問題、收緊准入要求後如何提高核數質量、這是否是唯一的方法、是否有支持該假設結論的研究、哪一批業者將受影響及何種影響,以及有志於加入會計行業並矢志執業的年輕人會否受影響等等。整份諮詢文件只列現行的制度及公會拋出的新制度,然後加上公會的註冊及執業委員會的「正面」解釋。我想,這只是一份充塞偏頗意見,只想達到某一既定目的結論的問卷而已。


  筆者看完整份諮詢文件的具體內容後,發覺文件內倡議的改變對年輕會計從業員及會計師有既深且遠的影響。其實,倡議的改變是把執業牌照的批核操控在一批既得利益者手裏,即大行及中型行。假設實施該些建議後,我們業界就會損失了一批以個人名義執業的會計師。而他們不是給目前的「行」吸收過去,就是自行了斷停業。從此核數服務提供者只集中在這些大型及中型行,製造出在服務供應及員工聘請的多頭壟斷。年輕會計師要創業開舖的話就難上加難,概因不能以個人名義執業,慳回初期投資,待業務客戶慢慢建立起來後才「行」或「公司」化。


包含「魔鬼」的細節


  另外,對於要求現僱主確認員工在核數工作中能作出重要並合適的判斷,才予以發牌,也為難僱主及員工,因判斷是非常主觀,怎樣在判斷之上再下判斷呢?


  除了上述問題外,諮詢文件也包含一些「魔鬼」的細節,如考慮確認內地會計人員在內地獲得的審計經驗及無限擴大紀律委員會在發牌時附加條件的權力等。


  目前年輕會計師在公會內欠缺代表,剛選出的公會理事,大部分都是老闆級,包袱太多。有幾多真的會考慮會計界血汗工廠員工的利益及長遠發展呢?年青會計師協會未來將為文闡述我們對此份諮詢文件某些問題的觀點,好讓業界各方回應與討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