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 2008

會計師血汗工廠 (作者: 馬振峰)

(原載於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作為專業人員、企業管理者,每天都跟時間競賽,希望把腦袋裏千頭萬緒瞬間理順完成,然後回家享天倫之樂。但現實事與願違;「黑莓」不會因星期天而停止呼叫;美國同事永遠認為世界地圖只有由Pacific Time到Eastern Time的四個時區可作conference calls。所以4月號《哈佛商業評論》裏的「Be a Better Leader,Have aRicher Life」一文,也只是重申「阿媽係女人」的套套邏輯。


人如何入賬?


  生活怎樣面面俱贏,是個人選擇問題而已。我喜歡向身邊會計師朋友提出以下問題:「家庭重要抑或工作重要?」朋友肯定答:「家庭!」「那你一星期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包括爸爸媽媽、老婆(不含二奶)仔女?」猶豫地答:「不多過十六小時……老馬,你知啦,我地這行一星期閒閒地工作六、七十小時已算好彩啦,加上traveling……」很無奈!有朋友會說:「吃得鹹魚抵得渴,會計師收入豐富,當然要犧牲吓啦!」筆者同意,今天的經營,是明天的收成。但如果將來可以想出一條會計準則,連「人」這一無形資產都可作價入賬,我想問,應只考慮他的收入,抑或從他賺取該收入所耗成本估值呢?


以退為進未嘗不好


  舉個極端例子:兩公婆白天上班,把小孩託到傭人手裏,晚上只有一至兩小時查閱功課,遑論讓小孩傾訴心事。小孩長大後成為迷幻青年。你看,你現在收入所耗的時間成本是多少呢?是否可用VaR model去計量小孩變為迷幻青年這一風險並折算到現值呢?那現在所謂豐富的收入是否還豐富呢?朋友搶白道:「有冇咁誇張呀?」「Subprime CDO的估值當初也沒算入現在所出現的情況,後果不贅了。」自然界物競天擇,人也無時無刻作出不同的生活選擇。魚與熊掌難兼得,故兩公婆年多前決定暫休一年又半載,重審生活目標、家庭價值,並看顧兩名小女兒,希望她們小小心靈安全滿足。用完儲備後才再戰江湖。我想,當我們設法兼顧家庭、事業、健康等幾項人生必要的元素時,以退為進未嘗不是一個好的中期策略!


  會計師工時過長的問題,不是今天的問題,而是所有專業人員都在面對的永恒問題。要麼做廠打卡八個鐘,要麼開夜做job十六個鐘但填time sheet向客戶charge八個鐘。我想這「食鐘」死結並非會計界獨有,這跟銀行為搶生意要員工星期天企在分行門口招攬客戶買保險基金如出一轍。


缺人人愈缺的惡性循環


  不過,近年會計師工時長的原因大半不是客戶商業風險增多、業務複雜,反而是會計準則審計規則繁多了。很多是「鐘」都用在做好審計檔案,而這些檔案對客戶來說是沒附加值的,故客戶不會輕易接受遞增的審計費用。為了維持費用收入與所用專業工時累計成本的平均比例,壓力便自然落在審計團隊及小小審計學徒身上。審計風險上升但收入不是相應增多,令我很多會計師朋友都不願在會計師樓工作,情願「搵少D」,造成現在業界缺人人愈缺的惡性循環。我想業界有必要改變目前會計師的工資架構。試想青春有限,年輕會計師不計成本付出血汗工時,犧牲了其他生活要素,支撑了起碼半個業界,但所得的卻不成比例。


  要客戶尊重你的專業,先要自己尊重進入專業的後來俊彥,不要老是搬出「我們以前不是這樣捱過來嗎?」的態度。世界變了!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Are you a manager? haha. How gd if you are manager of my job? You voiced out asso's thought~Ha~
As the rigidity of audit standard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uditors could only get rid of the heavy workload from a better audit documentation program/ auditing methodology. Or think something which can control client's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