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1, 2014

做事要有進有退 (作者: 鄭中正)

2014年肯定是大事之年,會計界的大事我已經寫過很多次,但較香港最近發生的大事,難以相比。會計師眼光不能夠只放在枱面上的財務報表,要望清楚社會發生什麼事。閉門造車,不問世事,並非現代會計師所為。

學生對香港未來有執着,我是非常理解。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我這樣年紀都會看不過眼要出頭,你見我過去在會計界聲嘶力竭就知道。

但年紀大了,執着之餘,還知道手法才最重要。這個世界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社會有眾多不同訴求的群體,要得到自己想爭取的,單純講出口是沒有作用,拿到手才算本事。

易地而處冀達雙贏

我不會因為學生年紀較輕而質疑他們的智慧。我尊重學生們的理想爭取,他們唯一欠缺的,是時間浸淫在社會運作之中,沒有我們工作多年的體驗及滿身傷痕,爭取的手法我認為未必達到最終效果。

我們出來做事,想到自己要求的事情,同時亦會易地而處,為對方想想。事情往往並非你死我亡的零和遊戲,做到各取所須,大家雙贏才叫做本事。你幫人家解決問題,同時得到自己待遇,這樣在社會上才可以長做長有。

早前財政部出台的徵求意見稿,的確令會計界十分之擔心,尤其是中小型會計師行。試想想,現在全香港的會計師行,絕大部分客戶,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內地業務,如果以徵求意見稿之演繹,全部這類的業務,核數工作都要交由內地會計師行處理,香港的同業除了倒閉之外還可以有什麼出路?

當時大家都未知道實際執行細節如何,看意見稿文字本身,已經震驚到不得了。業界當時第一反應自然是嘈得拆天,連傳媒都注意到,這件變成了一樁社會新聞。

但嘈本身除了引起注意,並不會帶來任何結果,最後還是要坐低商量,才可以化嘈為力量。那時候,我們一班中小型會計師行組織了大聯盟,聯合大家的力量,將大家的憂慮整理歸納,把問題列得清清楚楚。過程中,我們絕對了解財政部為何有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想法,確實是有一些外國公司聘請非大中華地區的會計師行,由他們進入中國境內,與一些較小規模的境內會計師行合作,進行核數或其他調查工作,事後更將底稿資料全部帶走。

事後發生任何問題,中國境內的會計師行變成代罪羔羊,更影響整個中國會計師行業的聲譽。

財政部希望將這類情況規範化,無可厚非,我們亦理解,但殃及池魚,令一向守法的香港會計師受到不必要的影響,絕非當初所願。

溝通力量比衝突大

我作為大聯盟的召集人,不下一次同財政部溝通,不但說出我們憂慮,更加為他們設想,如何在達致規範境外會計師在境內工作的同時,而不影響香港會計師。

用最通俗的講法,「嘈」是開端,但「傾」才是結果。我們感受到,與中央政府是可以商量的,而我們商討之後的結果,相信很快就可以讓各會計界同業看見。

學生對我們較為年長的市民,一定認為我們是既得利益者,阻頭阻勢。我們沒有既得利益,只不過知道做事有進有退,要達到目的,並非一鼓熱血蠻牛直衝就可以。

我希望香港最近發生的大事,都可以有如我們處理會計界大事一樣,都可以最後有令人鼓舞的解決方法。成事往往以理服人,溝通力量遠比衝突大。我會繼續運用這有效方法,為會計界眾多挑戰發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