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4, 2008

遲來的嬰兒潮? (作者: 馬振峰、龔耀輝)

(原載於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筆者友儕近來喜訊頻傳,不是小B剛出生就是「終於」有喜已數月,預產期為今年某月等等。除了戥他們高興外,我最有興趣知道是他們上哪間醫院生產或幫襯哪一個婦科醫生。  
我「八卦」不是因為愛比較,而是想了解這年頭香港婦產科床位緊絀情況是不是已得到紓緩,尤其是政府提高了內地產婦來港產子的門檻。筆者友儕大部分都是中產,所以都用了私家醫療服務。從他們描述所知,當初知悉有喜後,醫生已囑咐他們立即向心儀醫院BOOK定期生產,以避免到緊急關頭落得「有仔生,冇碇生」的情況。現在大部分私家醫院已採用「訂金制」,即要先落訂金才可編配到「日子」生產。如果某天某時是農曆吉時,情況可能更壞──「冇院收」。

大餅  

筆者已有兩名女兒,當然也遇過相同情況。當會計師最怕的就是數字裏所含的不確定因素過多,要靠「估計」及「判斷」,去得出一似是而非的答案。這就有如次按最壞估計,愈估愈多,而會計師就愈難安枕,事關要好像周一嶽局長那樣,分分鐘要打倒十二小時前的「我」。當準父親母親就最害怕小B作動時趕到醫院後「摸門釘」。這對產婦帶來的心理壓力,想比周局長所承受的更大!  

筆者估計,這兩年私院及私醫的盈利必定破紀錄,雖然市場份額不變,但「餅」確實已倍數增大,市場已漸漸涵蓋了中國的同胞需求。是不是凡是中國要買的都產生泡沫市場,包括醫療服務?相信這已經是一不爭的商機,只待有魄力及有心力的人去加以開發而已。  
近來香港私院所談及的擴充大計,很明顯是衝着這「大餅」而來。政府要諮詢的醫療融資計劃,預計也預埋私營醫療機構一份。在這政策支持下,看來醫療機構的股票可能是下一個當炒的sector。假如我是i-banker,我一定會緊盯着香港幾所私營醫院,看看她們有沒有融資上市計劃!  

在這裏補一句,煲呔特首此前倡議「生三個」的口號,可能已開始生效。這也間接驗證凡是政府倡議考慮的,都是慢三拍的,如當年沙士跟現在周局長的停課決定。

年輕力壯的你,睇實  

醫療融資方案,不單只看供款那一截,用錢那一截都要留意。  

強積金的教訓,供款5%,可以封頂1000元,轉移了當時的視線,忽略了基金收費多少,僱員無權揀選基金公司的細節問題。醫療融資出台,六款任擇,市民非常容易着眼於究竟是供款還是供保險,供多少及供多久。但醫療融資,除了是籌款的改革問題,亦是醫療市場改革的問題。  

不過,醫療市場的服務提供者,比起基金公司,複雜百倍。基金公司只需要睇管理費多少,以及往績表現,就可以心中有數,但醫療服務提供者,涉及醫生質素,醫病斷症,醫藥優劣,並非全部可以用金錢量化。市民要明白醫療改革之後,自己是否畀多咗但享受好咗,又或者錢有份畀,用就無份用,殊非易事。  

醫療融資,由諮詢到真正出台,無三五七年難以成事。今時今日,政府雖然強勢,但事事以民意為依歸下,連停課都要考慮民情因素,未必一定可以落實推行。  

今日三十歲人,年輕力壯的你,正是醫療融資影響最深的一群。如果你放棄權利,沒有爭取閣下最大的利益,貴客自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