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6, 2016

一個屋苑的故事 (作者: Webster)

很久以前,在一處山峰旁邊由填海而來的地方,興建了一個新屋苑。很多人憑着自身的努力,買了這個屋苑內的單位,安居樂業。新屋苑約有3000名業主,當中的家庭人口數目有多有少,合共住了7000多人。

由於屋苑屬於新規劃,並沒有什麼完善配套,故此屋苑經理及其管理公司便承擔起管理屋苑的各樣大小事宜。各業主按時繳交管理費用,以共同應付整體屋苑的日常公共開支,如電費、保安、清潔及維修等。

隨着每年量入為出的穩健財政政策,屋苑於開村後的十數年,漸漸地累積了一筆可觀的盈餘作儲備。有十來位陪伴屋苑成長的業主,意識到需要建立起三權分立的互相制衡結構,以避免屋苑經理或管理公司過度膨脹,並將屋苑的儲備不恰當地運用,於是便成立了業主立案法團。

自此開始,法團委員便擔當了各業主的代議士,向管理公司作出監督及問責。

財政問題易成導火線

可惜好景不常,隨着經濟環境轉變,通脹、最低工資及外圍環境等因素影響,屋苑的恒常開支逐年攀升。屋苑經理及管理公司本着少做少錯的準則,並未有向小業主們及時陳明利害。

另一方面,屋苑的設施老化,以及部分業主對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均加速了開支上升的幅度。部分最早期搬來的舊業主,也因自身屋苑被其他更新型樓盤邊緣化而離開。舊去新來,年輕的新業主入住後,面對屋苑的老化問題,加費以平衡赤字已迫在眉睫。

經過分析,管理公司提出了23%的管理費加幅,方能補足過去的赤字及承擔預期未來開支的增長。不過,23這個數字真的太敏感了,頗多小業主覺得實在難以接受。一班蟄伏已久的反對勢力趁此時打正旗幟,為小業主爭取管理費不加反減,期間更引入公眾傳媒熱議,為管理公司及法團的「所作所為」發酵。有繳納管理費的小業主當然樂於支持,更甚者部分業主的年邁家人覺得加費令其家用減少,更是反對派的中流砥柱。有關方面眼見風頭火勢,亦只好暫時將23%的建議作罷。

竊鉤者誅 竊國者侯

可是,作罷的政策未能及時為屋苑「止血」,赤字繼續滾存。雖然屋苑過去十多年的儲備可暫時抵消短期赤字,惟長遠而言,結構性財赤將令屋苑於7至10年間步入資不抵債時期,屋苑的競爭力亦因而給其他鄰近樓盤比下去,嚴重者更會影響屋苑的和諧安逸。

此時適逢法團委員重選,反對勢力的業主夥拍一些非屋苑的外來勢力人士,以屋苑關注組名義進行滲透式的換屆選舉工程。由每日佔領小業主的必經之地派發傳單、利用電子平台以至互聯網的二次創作,將經過包裝的不實資訊傳送給不同群組的業主,以爭取小業主的支持。

其中,一位成為屋苑關注組召集人的長者業主,更是每天不辭勞苦地「工作」8至9小時。長時間的佔領亦令到出入的業主投訴及怨言日增。

漸漸地,小業主狐疑為何關注組的「黑材料」絡繹不絕,後勤補給及人力資源更是源源不缺,到後期,傳單口號更以「光復屋苑」、「財政自決」或「真.赤字」等形式顯示。

綜合法團委員、管理公司及部分業主細心分析,發覺關注組的核心分子都與工程有或多或少的關連。所以眾業主合理的推測,是關注組於奪取法團權力後,便可以順理成章地「關注」屋苑老化設備,天價的大維修費用或會因此由7000多人埋單。

重選之日,關注組各路人馬沓沓,劃一的黃色制服出現會場並留守進出會場的出入口。期間更高舉擴音器和自製的橫額,向一眾業主拉票,並數度辱罵法團委員及管理公司職員,還幸未有擲物的情況出現。

然而,基於大多數小業主已洞悉其陰謀,憑藉大家齊心的山峰下打拚精神,合力抵禦外來勢力的入侵。最终關注組的候選人全數鎩羽而歸,起初投資的人力物力亦全數泡湯,屋苑從此回復平靜。

噢,忘了告訴大家,這個屋苑的名字,好像叫做「鄉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