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7, 2015

會計師也要輸入 香港無人才? (作者: 嵐憶)

早前特首新一年的《施政報告》出籠,內文有提及部分工種在港一直十分缺乏人才,建議引入外勞。報章更有道道會計師也在考慮之列。筆者對此有感而發,勢要替我們「基層會計師」吐一吐苦水。

筆者是一名80後的執業會計師,最近有幸晋升為一間本地會計師樓的審計經理,當中艱辛的經歷絕不為人所道。升職後本以為可鬆一口氣,但原來只是另一個辛苦旅程的起點。

大行資源佳 細行只有捱

本地小型會計師行的實況是,公司一直在缺人,基本的手作還是要親力親為。偶爾與同業談及苦況,大家都感嘆這情況不但在中小型會計師行出現,就算較大的會計師行(簡稱大行)也很缺人,在行內不算是新聞,大家做這行當早有心理準備。

其實,大行與本地會計師行(簡稱細行)面對的情況殊不相同--大行的客戶多及甚具規模,如國際公司,或已經上市等,有名譽更有資源,所以進入大行一直以來都是本科畢業生們的首選。

據悉,近年大行都不太傾向招聘本科畢業生做初級審計員,甚至更喜歡聘請非會計本科的畢業生,尤其是海外回來或有家境的。筆者聞說,他們是一張白紙是最容易教,因為外語及溝通都較本地大學生佔優。如果他們簽一至兩年合約,公司更安排所謂公會認可的短期銜接課程(Conversion Program),完成後等同會計本科畢業生,並可申請入公會做學生會員。

故此,大行在招聘初哥方面不應缺人,稍為高級一點的,除內部提升外,他們近年只會考慮挖大行員工,很少機會請細行有工作經驗的人。當然以上是筆者聽說的,孰真孰假,諸君可以問一下行內人士,或者這可能已是公開的秘密。

細行向來都較難請人,因畢業生認為學的不正規,工資及外間認受性也較低,況且樣樣都要落手落腳做較為辛苦。再者,細行一般初入職約1萬元左右,較大行為低,所以細行近年除了要面對同行競爭外,也要應付一些不正規的會計服務公司(俗稱「艇仔」)賤價惡性競爭,加上近年最低工資、租金上漲等,細行在市場生存能力非常困難。

「艇仔」賤價惡性競爭

另一方面,監管機構如會計師公會、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審計質量要求日高,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無可厚非。但細行對客戶議價能力有限,加上本身資源匱乏,未能像大行般去為新手不斷搞培訓,遂形成細行對新入職吸引力大減。

由上述談及,市場上應有很多入不了大行的畢業生,實情從事會計的人實在是很多——會計師公會已積有四萬個會員及一萬七千位學生會員,行業缺的只是合適的人員!很多時筆者面對很多應徵也請不落手。 常見的是會計本科畢業生面試時,連最基本的複式記賬(double entry)都不懂,做簡單資產負債表都平不了。

這情況佔了80%以上,更甚者是有些已有兩至三年經驗,也有以上的失誤。更甚者,筆者更見過有13年經驗並快拿執業證書的同業,連一些簡單的會計記賬都錯,叫人怎信服他會做好審計工作呢?這也造成大行甚至外界對細行有莨莠不薺的錯覺。

筆者也發現,目前公會舉辦的專業資格課程考核內容,很少涉及基本的複式記賬原則及原理。這由於應考者是「被假定」已是會計本科畢業生或同等資格,這資格包括以上談及的短期銜接課程,這些課程其實所有具大學學位的人都可報讀,只要院校收錄你便可,完成後接着便考這個「會計師」的專業資格。幾年後,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批這類「會計師」製成品充斥市場,高層次的知識具備了,但會計最基礎的根底似乎欠缺了。所以,我們的「會計師」便是這樣鍊成了。

政府在考慮輸入外地「會計師」,其實有否諮詢過業界,是我們香港沒有當會計的人?還是當會計的人未合乎被諮詢業界的要求?何以會未合乎這個要求?是我們香港人的問題?抑或是業界這十多年來的培訓及考核出了問題?我們業界自己本身有否反省這個問題?還是一廂情願聽業界的諸多代表說,是香港的會計師出了問題,所以我們是需要在外地輸入其他會計師,包括國內的會計師?

最後, 懇請我們的政府,業界代表,甚至公會,好好檢討我們會計業的問題,不能單以大行角度去看我們這行業(雖然公會裏充斥着大行的代表及盟友)。早前Webster 都提過細行一直在卑微地求存,在考慮輸入外勞之前,好好看一看,我們會計細行當中其實也有很多精英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