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0, 2014

「茶壺論」與核心價值 (作者: WY JIMMY)

國務院新聞辦在上周二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後,各方都廣泛討論香港的一向高度自治是否已名存實亡。我們會計師某討論群組中,這數天更拿前政協主席李瑞環當年的「紫砂茶壺論」,寄寓香港核心價值已死云云。

部分讀者可能對「紫砂茶壺論」陌生,以下是最近網上改版:「17年前,有人買了個古董紫砂茶壺回家。茶壺外觀漂亮,但內裏卻有100年各種各樣的陳年茶漬。這些茶漬令茶壺價值連城,也令茶壺散發醉人茶香。可是,茶漬令主人感覺不爽,令他覺得茶壺不乾淨。昨天,他把茶壼的茶漬徹底清潔掉了,茶壺在主人眼中潔淨了,但茶壺的核心價值也沒有了。」

政治話題討論都是各不相讓,較多支持的自然認為是主人不懂茶壼價值,硬生生把珍貴的茶漬洗去,令香港真正地變成一國中國二流城市,失卻原有的光輝云云。

文化差異變成中港鴻溝

筆者從事中港外合作企業多年,對內地管理有一定瞭解,以下看法並不想「一竹竿打一船人」。的確,不少內地商家在港營商理念確實如此,他們並不瞭解香港人的價值所在──譬如,雖今天內地工資水平大大提高,但香港人工資相比還是貴的,他們總覺得內地做到的,香港人為何做不到?簡單點說,便是給香港人的報酬一定是貴了。可能在政治上的看法也是一樣,中央何解要付出那麼多去遷就你香港人?

還有一種概念是,部分內地人總覺得我們做事多繁文縟節,又要透明度高,循規蹈矩而不會妥協,例如內地規定食店不能收「開瓶費」,但香港愈高級的食肆「開瓶費」便愈貴,因為這是自我品牌的價值觀。由於現在內地地方經濟活動很多都貼近甚至追過了香港,不少內地人很不理解為何來消費還是要跟你們的規矩去做?

這些年很多外企在內地招人也碰過不少釘子,便是招人不難,但找真正人才不易,何解呢?這不是說內地沒有人才,而是真正人才一般都跑到政府或有實力的國企工作,甚至在過往十多年早已創業自己做老闆。很多企業經驗是:找到好的人才但很快便跳糟,而上任時自吹自擂天下無敵,拿了你兩年高薪後一事無成離開的卻為數不少;有的更誠信欠奉出賣商業情報,在商場朝秦暮楚者比比皆是。

當然,不是全部內地人也是這樣,但也解釋了他們管理主僕關係的哲學跟香港不同。主人認為,茶壺功能只是盛裝茶水,茶的好壞主要來自茶葉本身及處理過程,與茶壺無關。這其實反映內地文化在核心管理是非常高度集中,決策的往往是一小撮人,其他崗位的權與責的定位十分清晰,不容許你輕易越權,那招聘一個崗位的期望不會高,既預備你隨時離開,甚至出賣自己,那何需付出那麼多呢?

香港人其中一個價值是勤奮盡責,但這也有先決條件,就是要在大家關係良好下才可達成。總括上,香港人在收到合適報酬下,做事的確較「上心」,也較願付出額外時間及心力。在筆者觀察下,比例上很多香港人願意在休假時處理公務,內地也有這類人,但通常已在負責人員之列,而香港很多基層也能做到這點。

另外,長期對法治的習慣,也令香港人慣於奉公守法,自我誠信值較高,對不道德行為如貪污等抗拒較大。由於香港主流仍是西方思想,雖較多自我意見,但也容許其他人意見及多交流,造就香港人多元思維的發展,所以我們慣於在同一崗位處理不同角色,所以這便是我們的價值,也是何解我們要求待遇普遍較內地高的原因。

「核心價值」在每個港人心中

筆者沒什麼政治立場,但認為白皮書講的只是新瓶舊酒,所以我認為白皮書發表只是中央想宣示其堅定立場。

很多人認為,白皮書殺掉了香港自身核心價值,就筆者以上討論,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政治,而在我們每個香港人心中,只要我們堅守以上核心價值,是沒有任何政制或環境使我們動搖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