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4, 2011

大失預算 (作者: Bittermelon, 馬振峰)




普羅市民都曾試過失算,譬如在家做飯少預了米;又譬如趕時間搭的士卻遇上大塞車等等。作為會計師也經常接觸預算,如制訂自己部門的預算,又或審閱其他部門的預算。



如果是核數的,其中一個審計測試就是將客戶的全年預算跟實際業績作比較,以揭示一些不尋常的預算偏差,從而找出相關的營運問題及解決方法。除了朋輩於日常工作中對預算案的耳濡目染外,會計師們對預算案亦有一套較為哲學的看法。



於2005年,當上市規則加進有關公司管治的守則條文時,會計師公會已推出《內部監控與風險管理的基本架構》一書,為公眾及業界提供指引。其中更把財政預算視為「業務計劃中重要的管理工具及主要的監控程序」。還有,「有效率及有成效的財政預算系統應與業務計劃掛鈎,結合可量度的公司目標、政策及事件優先次序的說明,達致目標的策略及資源架構」。



派粒糖變送雞髀飯



如果管理一間「公司」好比於政府管理香港,而「業務計劃」則是特首的管治藍圖,則財政預算案「更能促進公司(政府)訂立更清晰的遠景」,促使公司(政府)制訂適當的前瞻性計劃及有助於善用資源」。



假如以上是一份恰當的財政預算案應有的功用,那財政司司長上周三發表的預算案又是否及格呢?很明顯,觀乎由財政預算案出爐到現在的事態發展,撇開其他原因,財政司這份預算案是不及格的。如果香港這間「公司」的「業務計劃」是特首的施政報告,那末這份財政預算案就非常缺乏遠見,遑論有清晰的理財目標。



好了,本來240億元的「派錢」開支,現在要搞到400多億才能收科,財爺原本一時縮骨的「送粒糖」,現在淪為送「雞髀飯」,還開了年年有「雞髀飯」派的預期缺口。



何解今次財爺搞到一敗塗地?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是錯信讒言。在預算案的諮詢期間,財爺的「二撇雞」廣告令市民耳目一新。大家一廂情願以為財爺真的會如廣告所言,廣納民意,制訂出一份「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的預算案。而各路政治力量也積極進言叫價,以求能第一時間掛街牌邀功。



如是者,財爺的如意算盤是拿得保皇派的立會票就肯定「冇死」,故也從善如流作了一份能交貨的預算案。殊不知保皇派於市民的期望管理能力也是半桶水,遂有預算案出爐後的逆轉群情。



也許大家對財爺的期望過高吧!當預算案公布後全城嘩然,預算案除了沒有觸及大眾關心的高樓價問題外,如何去解決貧富懸殊也是欠奉。最令人莫名其妙的,要算是向300萬合資格市民的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先不說為什麼公務員因不合資格而未能受惠,單是市民能就這6000元注資能有多少得益,這就已是一個大疑問。



稍為修讀過財務管理的人都會知道,因強積金管理費及通脹等因素,這6000元的現值 (present value)能在在退休時維持在3000至4000元以上已經不錯,尤更甚者,因通脹升溫而隨時只剩1000至2000元。要保本的話就必須選擇高回報的投資,但高回報投資的風險也高,一個不小心,可能連這6000大元也會泡湯。



可是,注資卻令一眾金融機構的老闆笑逐顏開,政府動用240億元來注資強積金,假設強積金管理費是每年2%,金融機構於注資首年,就平白多了4.8億元的收入,而且每年也因為這240億元的注資,令管理費收入增加。



財爺今次「突如其來」的修訂,確實讓大家興奮了一陣子。當修改預算的消息公布後,辦公室的同事紛紛討論如何使用這筆「橫財」。但想深一層,修訂了的預算案只能稍為暫時紓解民困,對於如何解決高樓價,貧富懸殊和創造更好的營商和就業環境等,還是沒有透徹地觸及。



目前香港的經濟太過依賴由國內資金所帶動,包括金融、地產及服務行業,但花無百日紅,萬一日後國內的經濟情況逆轉,又或者大幅收緊銀根,香港的經濟必然受到巨大的衝擊,到時才設法解決是否為時以晚?



政府日後施政更難



其實這次財爺的「屈服」,加上早前高鐵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事件,必會令到政府日後的施政倍感困難,因為市民會覺得,只要我們人多勢眾夠大聲夠惡,政府就定會改變主意。



由特首曾蔭權所領導的政府,由上任時的強勢到現今任期即將屆滿的弱勢,而特首也由上任時受萬民愛戴到最近被人肢體衝擊;造成今天的局面,歸根究底,還不是因為政府在施政時不肯認真聽取市民的意見,不去站在市民的角度,設身處地去制定政策?



最後,作為會計師公會的一員,希望公會能借鑑和汲取政府所受到的教訓,在制訂任何政策和措施前,認真去聽取會員的意見以及加強彼此的溝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