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8, 2008

會計終審庭在哪? (作者: 馬振峰)

(原載於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筆者前陣子的拙作〈會計師的藍海〉雖不致湧出「軒然大波」,也原來泛起了些微漣漪,承蒙馮培璋前輩抽空指正;馮前輩在其大文也拋出氣球,建議會計師公會開辦一些會計技術諮詢支援機構,恐怕只會像我小時候託付氣球把願望帶到天上一樣,夢想而已。


有心無力


  此等向公會的訴求,已不知有多少同行提出過,就連公會某些專業技術監督小組成員也曾發聲,要求公會開闢此路,好減低中小行執行使用這數年改動頻繁、日新月異的會計準則所帶來的有關風險。不過,據筆者了解,公會是不願意承擔對會計準則局部條文給出執行意見的風險。最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當年還未有財務匯報局時,公會既是立法者,也是執法者,為了維持當中的「竹幕」以示獨立運作,不致於出現自己查自己所給出的會計處理結論,所以擱置此議,原是無可厚非。


  第二、是公會其實有心無力,現在會計準則條文千條萬條,但都不是公會「自家制」,而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由公會考慮並全部接納過來;這些條文就好像法律條文一樣,其應用結果不是確切可定,而是在不同的工業及營運環境下可出現不同的結論。香港除四大及一些較有規模的中型行有足夠會計案例知識寶庫可供參考外,一般中小行都難有此種福氣。試想想,公會技術總監不是三頭六臂的怪物,只是人一個,他也須不時向四大技術小組請教,故這也解釋了四大的技術小組成員或老闆們都是公會的技術小組成員。再想想,四大對這些複雜的會計條文的解釋,是珍貴的知識財產,是可以向客戶賣錢的。你想他們會不會作周年大贈送給中小行呢?又是錢作怪也!


  自有財務匯報局後,第一個結已半解開,即公會再不需要「竹幕」。但第二個是死結中的死結,非另外張繩結網捕魚不可,即筆者在〈藍海〉一文裏的提議。至於這網難結否?相當難!除了要有足夠資金去支撑初期運作外,人才也是死結。筆者也在四大擔任過技術小組成員,除了要有一定的核數年資外,對會計條文的感應要良好,即要對條文含意有一種鑽研的心態,並能旁徵博引其他的案例,以佐證對該條文的理解是否正確。但最重要的是有我們所謂的business sense,因為條文是死的,企業是活的。故技術小組成員不能只懂條文的「硬」規則,也要懂得其在不同工業及營運環境下的「軟」解讀。


只差有心人


  筆者當了數年技術小組成員的心得是:首先中英文理解與書寫不能差,因為條文用字晦澀,更多像法律條文;其次是對身邊發生的財經大事要多留意多想,如M&A deals的結構,如發生在自家的客戶身上應如何會計處理;還要多看其他地區採用類近相似會計準則的公司年報,看看他們對準則的理解又如何等。


  難是難,但不是做不來。美國會計有關規則多如牛毛,繁過天上繁星,我的前度美國技術小組同事就出來開業,向各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生意應接不暇。我曾邀他們到香港來開業,他們表示,根本在美國本地生意已應付不來,無暇兼顧。所以,這商業模式是可行的,只差有心人矣。


  另外,在這我想帶出一個問題:究竟準則的應用結論誰說了算?公司會計師?公司核數師?公會技術總監?財務滙報局調查小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這好比香港的終審法院抑或人大對法例的最終解釋權一樣,很多時界線都不是太清晰!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請問如何入會 ?

Anonymous said...

你好。

本人仍在用 14" mon, 能否把每篇文章的字體調教為 "large"?

否則唯有打印出來才看, 很不環保。謝謝你。

Unknown said...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YAA.

Please go to the HKYAA website at http://hkyaa.org/index.html and click "Join YAA Now". Fill in hte blanks by following the instruction and we willinform you if you are accepted as a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