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0, 2015

專業有前途 創新謀出路 (作者: 莫冠業)

話說公司有位分析員同事大學主修語言學。他在港大文學院畢業,卻跑去四大做會計師。拿了會計師牌後便轉工。為什麼好端端不在會計大行安分守己?同事說,他閒時上網看看外國網站,看到一些訊息。

他說,《經濟學人》預測未來20年,會計及審計工種有94%機會被電腦化取代。為免中年失業,還是未雨綢繆為佳!

世事不斷在變,社會推陳出新。科技洪流,大浪淘沙。科技建基於科學,科學建基於理性。社會的不斷向前完善,正是人類愈趨理性的反映。儘管人類不時會表現不理性的行為,長遠而言,人還是會趨向理性。理性的市場有效調節,將不斷發展出新的方法,解決我們今天認為的難題。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普羅大眾,特別是無資產的一群,面對的困難是工資收入降低或者停滯不前甚至長期失業。但是,因為量化寬鬆的原因,造成百物騰貴,大眾生活日趨艱難。「0.1對99.9」的矛盾有增無減。

破壞性創新露鋒芒

在這情況下,不少新興的經濟或商業模式應運而生。分享型經濟(Sharing Economy)便是其中之一。分享型經濟或者又名協作型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的關鍵概念,是提倡分享使用(Access)而非單單擁有(Ownership)。受助於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交易費用愈來愈低,資產分享更便宜及容易。更關鍵的,是人對「信任」的重新認知及接納。總部設於美國三藩市,覆蓋190多個國家、近3萬個城市的民宿出租平台AirBnB(即是Air Bed and Breakfast),2008年成立至今共進行6輪創業投資,籌得近8億美元。截至2012年,已有250萬位旅客透過它租住心儀的民宿。

管理顧問McKinsey最近曾訪問AirBnB的CEO Brian Chesky,大談這個以幾何級數成長的公司的由來及展望。這個商業模式的成功之道,除了是可以提供收入回報給出租者外,更是新世代的顧客正在改變觀念,接受相信陌生人。相對於只是擁有資產,個人聲譽、人際關係及獨特體驗愈見受重視。不過,如同很多新發明一樣,AirBnB同樣面對重重障礙。從2008年起經營6年多,AirBnB在去年10月才正式獲三藩市立法機關通過法案,使其營運模式合法化。不過,它仍要面對其他競爭對手的司法覆核,前路充滿挑戰。這些「破壞性創新」的生意,往往觸動傳統既得利益者的神經,就像另一分享型經濟代表Uber,其商業模式破壞了傳統計程車司機的利益,在很多城市都面對現行法律的阻力。新事物的發明,往往都是從少數人開始;新意念的認受,往往需要不短的時間。

會計工作未必式微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以全新的思維看待事物!根據一位哈佛生物資料學學者指出,過去5年所產生的科學資料遠超過人類歷史總和!以管理4.3萬億美元資產的貝萊德(BlackRock)為例,他們有一隊30多人的博士團隊,專門研發系統,自動分析每天接收的,無論是研報、電話會議或網絡資料,近2 Terabyte (TB)的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換個說法,即是每天消化2000套大英百科全書上的所有字詞。除了看目標價這些第一層硬橋硬馬的資料外,他們是要發掘更深層的觀感(sentiment)。很多時因為種種原因,分析員不能隨意改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但是他們字裏行間可能有意無意透露他們真實的看法。分析完幾百個行內人的(真實)看法後,抽絲剝繭出來的投資建議,雖不中亦不遠矣。

同事說,回想以前做審計員的日子,每天不分晝夜地埋頭苦幹,為的是要確保客戶的財務資料是公允地表達。至於市場如何解讀這些數字,很多時不及細想,亦無暇理會。換了做分析員後,更能較全面地觀看事物。現在反而覺得,起碼在大中華地區,由人擔任的會計審計工作未必會這麼快式微,畢竟社會的發展終歸取決於一地的文化。不過將來會由誰人去做,就不得而知了。

世界無疑是更艱難,但只要肯人棄我取,花點心思發掘,仍然是有機會的。知道危機存在,並不是最危險。最危險的地方,是當還在興高采烈地在森林打野豬時,推土車卻已開到身後而不自知。最後問他當年為何由文轉商,答曰:「文科很兜踎,無女肯屈就」。這令我想起哲學家李天命博士當年說的故事:有個哲學系同學經常過來問他哲學問題,沒完沒了。李博士笑說:「他有的不是哲學問題,而是沒有女朋友的問題。等他有了女朋友,就不會來找我談哲學問題的了!」情感未能安頓,人心焉可安穩?個人如是,社會亦然。至於是遇上如意郎君,還是感情騙子?各人自有各人的答案,無論是真或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