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0, 2014

會計業處境面臨「下流」 (作者: 馬振峰)

2014年5月9日
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努力進行內交,以期打通內地關節渠道。在公在私,都是香港及其個人的重要策略安排,須知大陸幅員廣濶,在內地如碰到什麼問題,有「熟人」幫忙鋪橋搭路,總勝過由零開始,丟失金錢好,浪費了黃金時間才是關鍵。所以梁特首也經常鼓勵年青人多北上(不是東莞)看看或投身其中企業,浸淫浸淫。

會計界是較早北上的一群專業人員。讀罷《信報》4月28日周一的人物專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主席兼大中華首席合夥人吳港平老闆,更勾起筆者不少「麻辣」的回憶。吳老闆在安達信年代已是風雲人物,跟方太「小吉」老闆一起遊走大陸,拿下不少重要項目,如第一間H股上市項目。

我們小輩當然難望其項背,只能遊走於大陸jobs之間。當時適逢其會,項目滾滾紅塵,「命」跟「途」只等經理安排,好命的到上海、北京第一線城市客戶,「幸運的」可要到極其偏遠的鄉鎮,於零下十幾度盤點浩瀚的車胎海或高高的煤山,真是驚「途」駭浪!以上是二十多年前我輩會計從業員的「機會」,也是對國家的付出。所以吳老闆也擲下中肯的一句:「內地會計業有今天的成績,一眾香港同業的拓荒功不可沒。」

北上揾食已甚艱難

然而,過了二、三十年,內地會計業漸趨成熟。以前在內地分所的上層管理人員,最初由老外揸旗,漸漸改由港人「代客泊車」,現在大部分已換成地道成長的合夥人「揸fit」。

前陣子筆者到上海出差,找了幾個於四大已獨當一面的友儕吃飯吹水。雖然他們已位高權重,但都不約而同的有感香港會計人員北上搵食已甚艱難。以前內地企業上市,缺乏有經驗的審計員,所以四大會派遣大量像我們的小輩上陣,以唔鹹唔淡的「刨冬瓜」應付過去。

我們也得帶着第一、第二批內地審計初哥感受朝七晚四的生活模式。經過這麼多年的金融市場歷練與洗禮,這批「初哥」已羽翼豐盈,也能獨當一面了。現在會計界有生意就是王,「初哥」們的優勢也漸漸顯露。

以前已經靠他們跟客戶「吹煙飲酒」拿審計材料以能趕死線完工,現在更需要他們的人脈拿生意賺生活:「我跟這客戶的董秘是大學老死;我爸(不是李剛)是這客戶老總的戰友(真的戰友);這客戶包在我身上吧!」你話大老闆「睇」邊個多啲?

再加上內地居住環境日益惡劣,有兒有女的友儕都有南下的想法,有的已付諸實行,「下流」回港。

香港每年均創造不少會計新血,可是香港市場其實漸趨飽和。何解?不是有研究指市場仍需大量會計專才嗎?以筆者的觀察,人手是需要的,不過是cheap labor ,以維持低成本營運。

月薪二十年走「下流」

筆者93年入行時月薪一萬,二十年後的今天四大入行月薪也不過一萬三千,你話香港金融業有幾繁榮幾重要都好,但數字不欺人,會計仔女的價值其實沒有上升,如計及生活成本的驚人漲幅,也是在「下流」。吳老闆話當年摒棄高薪厚職,「選擇入職薪金少三分之一的會計師行工作。」當你向後望,你總會找到此前決定的justification ,但我想在此問一聲,我們會計業界過去及現在對香港及內地會計及金融業的付出,只值得現在如此的待遇嗎?我還未說審計改革對會計業界將來的影響!為什麼沒有人走前一步,想想現時業界所面對的回報風險比率也正在「下流」?

我不賣帳那些說為會計業界爭取可多做這樣那樣的工作,這些只是把會計師的工作時數拉長,但不能加大會計師「鐘錢」的含金量。這又重回回報與風險比率的下流軌跡。

最近澳洲會計師公會發報的調查,指部分會計師每周工作長達61小時。會計師公會最近發報的調查也顯示,21%受訪者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有網民話實際情況可能更甚!

吳老闆的黃金三十年已是過去式。會計業界的未來三十年又有何機遇,如何走下去?會計師這職業(專業?)是否正在「下流」,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宣之於口罷了!

No comments: